葡萄酒产业良好发展的保障措施
延伸产业链条,构建产业集群。按照"从田间到餐桌"的思路,完善葡萄酒产业链条,大力发展有机原料基地、酒类生产、包装、物流、销售、旅游等重点环节,以工业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反哺农业。
抓好基地建设,促进自动化和机械化的应用,到2015年达到葡萄管理、采收和加工的自动化和机械化示范。推动葡萄酒生产、包装装备国产化、系列化、自动化。加快物流现代化进程,完善葡萄酒销售网络。
大力挖掘酒庄文化和旅游资源,加强酒庄的宣传和旅游开发。推动烟台酒庄旅游的发展,形成烟台至蓬莱的酒庄旅游景观带。巩固烟台产区的主导地位,加快蓬莱产业集群结构升级,发展高档酒庄集群,形成小产区特色酒庄。
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优化葡萄酒产业布局,严格市场准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企业竞争能力,加强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的技术改造,提升优化产业结构。
进一步提高葡萄酒行业技术水平,调整和丰富产品品种和风味。加大酿酒葡萄选育和选优,开展品种区域化工作。加强产地酵母选育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提高产地特性和产品质量。
推广应用信息化技术,推进葡萄酒行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公共信息服务与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不断提高企业现代经营手段,逐步向国际接轨。培育山东省葡萄酒产业特色,面向国际市场,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民族品牌,适时推出山东省行业的集体商标或证明商标,打造山东省整体品牌。
加大研发投入,加快产业标准制定。充分利用山东省现有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的资源优势,加大科技投入,建设山东省行业技术联盟。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消化、吸收国际成功经验。
研究制定山东省葡萄酒分级标准、酿酒葡萄种植规范等地方标准,完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推动葡萄酒产业质量、过程监控标准与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协调与配套,支撑葡萄酒产业稳定、持续发展。
加快感官品评、真实性识别与判定、清洁生产等酿酒产业标准化工作重点领域的技术研究和标准研制。加快葡萄酒技术标准与国际相关葡萄酒标准的接轨。积极跟踪国际酒业先进法规标准发展趋势,完善或提升产品质量控制技术手段、研究产业现代技术规范及标准化,进一步完善葡萄酒产业标准体系。
重视人才培养,增强产业竞争力。通过培养、吸引和集聚葡萄酒专业人才,特别是国内外高端人才,充分发挥人才作用,为山东省葡萄酒产业提供人才。
建设葡萄酒人才校企培养基地,鼓励高校、职业培训院校、社会培训机构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葡萄酒专业教育,有针对性地设立与葡萄酒相关的专用学科,支持院校与企业联合建设葡萄酒实训基地和订单式人才培养基地加快培养葡萄酒行业紧缺人才。
完善葡萄酒行业人才流动机制,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相关企业葡萄酒人才的国际交流。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允许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分享创新收益,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按照规定实施期权、技术入股和股权奖励等激励措施。
实施人才继续教育和培养工程,通过行业技能竞赛和技师、高级技师评审等形式,推动行业高技能型人才培育。努力建设一支满足葡萄酒产业发展需要的、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
加快葡萄酒专业市场建设,倡导社会责任。鼓励各地建立葡萄酒专业市场,对葡萄酒专业市场建设给予政策性扶持。加强酒类流通随附单的监管,规范葡萄酒流通领域,尤其是进口小包装酒流通环节。加强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建立山东省葡萄酒企业责任为基储社会监督为约束、诚信效果可评价、诚信惩奖有制度的葡萄酒工业企业诚信体系。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产业发展、技术进步、标准制定、贸易促进、行业准入、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扶持行业协会发展,加强协会的自身建设,发挥职能作用,促进行业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