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酒网

陕西同州古风酒文化

发表于:2024-11-21 作者:中华酒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1月21日,同州的名称和设置从南北朝始,中经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直至中华民国初年,已有1300多年。同州也是大荔在国内外影响最久远的名称在大荔县以外的渭南一些地方,素享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之誉,有大量的名

同州的名称和设置从南北朝始,中经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直至中华民国初年,已有1300多年。同州也是大荔在国内外影响最久远的名称在大荔县以外的渭南一些地方,素享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之誉,有大量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为证,许多人依传统仍称自己是"府里人"、"同州人"。
大荔以西戎古族而得名。这里洛河歌音悦耳,黄河涛浪腾越。当你踏进这块海绵般富有弹性的黄土地,古朴的民风民俗,纯正的乡情乡音,伴随着轻捷的季风扑面而来。顿时,使人亲切地感受到古同州的繁荣与昌盛。
古黄河流域的文明特征,早期人类活动的行踪,西魏同州的桨声帆影,都为这块土地的大文化含量与品位提供了依据。在历史的演进中,尽管受到外来文化的交汇和孔文化的融合,但仍然透出一种纯真温馨的原始情调。
大凡到过陕西大荔的人们,一个最直观的印象就是大荔的酒文化。这个传承不衰的酒文化,成为一方土地的好客标志,代表着"以和为贵"的凝聚情结。
入宴如观景,从酒席的拼盘,杯盏的陈放,餐巾的装点和坐次的排列,都是很有考究的。开席举杯"同心酒","三杯三巡"方入境。宴间杯舞盏转,总离不开个"三"字,最终以客兴激昂,宾醉为度。一切都是那样的如微如致。
大荔的古老历史,印证着风雨的沧桑变幻和农、商、贸易的昌盛。据《史记·匈奴传》载,春秋西戎势力强胜,扩疆霸土,将士在风雪边城,出兵祭旗,痛饮血酒后翻身上马东迁于此。使这里的经济文化、人口素质得到了广泛的同化与交流。匈奴西戎的三碗壮行酒,就是大荔洒文化中"三巡同心酒"的最初雏形。
随着杯起杯落,尽情尽兴时,东道主又特别斟酒三杯,礼敬宾客,示为接风洗尘酒。在客主碰杯间,一道具有地方特色的"笑口鱼"卧盘宴中,鱼头微翘,笑口迎宾。刹那间,酒桌之上又是一道风景,颇令宾客耳目一新。这时,东道主用纯正的方言说:鱼头对谁,谁得喝三杯酒,鱼尾对谁,谁得喝四杯酒,这叫"头三尾四"。经不住盛情诱惑的朋友们,也就只好客随主便了。
同州酒文化的又一个特征是精心取出鱼目,郑重其事地放在坐上客的小碟中,敬辞道"高看一眼"。这个高看一眼三杯酒,不可不从,不可不喝。若是熟知大荔酒文化的宾客,便会提前用佳肴将鱼目遮住,就可免饮此酒了。否则,那是别无选择的。
据说,"头三尾四"、"高看一眼"的酒文化,掌故于西魏文帝宇文泰,专制朝野时常居同州以御北齐,受到当地豪绅的拥戴。当时民间小曲道:笑鱼嬉戏天水来/头三尾四江河开/把盏敬君三杯酒/风调雨顺任主宰*鱼目当珠谨奉君/高看一眼显诚心/三杯一巡是大统/黄河福兆同州人。见《开怀吟放声歌》黄龙民歌集
这首民谣,入情入事又入理,把劳动人民向往和平,企盼安居的愿望,通过快乐情激的酒文化,表现的淋漓尽致。
曾有哲人感慨道:中国的文化可以说是酒泡出来的,从小酒盅里看见了一个蔚蓝色的大海,无酒不成书,无酒不慷慨,无酒不关情。酒是才情,酒是友情,酒是爱情,酒是人情,酒是诗情,酒是豪情。《三国》有:"一壶浊酒喜相逢","煮酒论英雄"可见酒的存在天空之大矣。
从大荔"三三相连"的酒文化,窥探出同州人的义气与豪爽,把"桃园三结义"的浓情厚谊,深深地容聚在酒盅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