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与诺贝尔奖的渊源
18世纪德国大哲学家康德曾讲过一个笑话:有人在作客时,为一瓶啤酒打开后冒出的泡沫而感到惊奇。主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大惊小怪,他回答说:"啤酒泡沫流出来我倒不奇怪,奇怪的是你们原先是怎么把这些泡沫塞进瓶里去的?"
但啤酒泡沫并不只是为人们提供酒余饭后的谈资---泡沫是评判啤酒质量优劣的一项重要指标。质量好的啤酒在注入无油腻的玻璃杯时,泡沫应迅速升起,泡沫高度应占玻璃杯的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当酒温为8至15摄氏度时,5分钟内泡沫不应消失,同时泡沫还应细腻洁白,散落后杯壁仍留有泡沫的痕迹(啤酒术语称"挂杯")。由于它像一朵硕大的乳白色花蕾,点缀在金色透明的酒体顶端含苞欲放,啤酒泡沫因此被誉为诱人的"啤酒之花"。
但这朵"花"给予人的还不仅仅是愉悦的观感,它确实有改善口感的实实在在的作用。啤酒泡沫能软化啤酒花的苦味和酒液中乙醇的刺激性,保持啤酒的"杀口感",即二氧化碳与口腔黏膜和舌面接触时所感觉到的那种适口的快感。这种口感也是优质啤酒所特具的风味和质量指标之一。
不过,如果瓶盖一撬开,泡沫就喷涌而出,且一发不可收拾,这在啤酒术语中称为"喷泡",说明这瓶啤酒质量太差。
啤酒的泡沫不仅给饮用者带来适口的快感,它还激发了科学家的想象力,由此产生过重大发明。1952年的一天,美国著名物理学家格拉塞在紧张工作之余,打开了一瓶啤酒,看见冒出的一串串气泡渐渐消失了。格拉塞不禁有了这样一个问题:难道再也不能产生气泡了吗?他随手将一粒沙子扔进啤酒瓶,只见沙子下沉时,周围又不断产生出气泡;他又扔下一小撮沙子,啤酒像沸腾了似地产生出大量气泡。啤酒中的气泡是压力作用下溶在啤酒里的二氧化碳气,一旦打开瓶盖,压力减低,二氧化碳气就从啤酒中逸出。刚冒完气泡的啤酒还处在不稳定状态,遇到沙子的扰动,就会继续产生气泡。
沙子使啤酒继续产生气泡的现象,就像暗夜里闪亮的一星火花,点燃了格拉塞处在临界线上的灵感。他回到实验室,把这一偶然发现,运用到带电粒子射进液态氢的研究中,从而发明了气泡室,为原子物理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科学手段。格拉塞荣获了196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