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酒网

酒企成立电商部门出发点不在销售而在形象?

发表于:2024-11-22 作者:中华酒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1月22日,李克强总理多次为"互联网+"站台,在不同场合表明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互联网的大潮下,传统酒企也纷纷成立电商部门,然而希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最终导致的结果是无尽的矛盾和纠

李克强总理多次为"互联网+"站台,在不同场合表明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互联网的大潮下,传统酒企也纷纷成立电商部门,然而希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最终导致的结果是无尽的矛盾和纠结。对于这个问题,笔者通过了解,多数酒企电商部门表示找不到存在感,在公司所有部门中的权重较低,甚至被边缘化,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得不到认可,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局面,值得所有酒类从业人员深思,从这一现象可以探索更深层次的东西。

酒企成立电商部门出发点不在销售而在形象

由于涉及企业与时俱进形象,又忌惮传统销售方式下既得利益者,使得不可能真正打破一切框架去进行电商化改造,所有的这些只能是表面文章和面子工程。当然也有勇于试错的酒企,以洋河、劲牌为代表的酒企,电商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前期的试错,勇于承担试错带来的风险,在线上和线下寻找一个平衡点,最终线上线下和谐共存,共同发展。然而更多的酒企在对电商的探索上遇到困难,选择得是放弃和漠视。不以提高销售额为目的的电商是耍流氓,酒企成立电商部门违背了电商的基本规律。

标品线上销售,冲击价格体系?

笔者不完全认同电商破坏酒企价格体系的说法,因为白酒行业价格体系远没有酒企标榜的那么可控,线下经销商的价格体系常在酒企的控制之外,作为有江湖情节的白酒行业,酒企作为龙头对部分渠道完全不可控,这才是酒企最担心的。这是一个不玩手机就会死的年代,这是一个信息高度透明的时代,渠道价值在被削弱,酒类电商起到是催化的作用,并非主要因素。无法回避酒类电商在大型促销活动的疯狂,低价促销和战略亏损带来的是风投和资本的青睐和粉丝的积累,但是这样的疯狂不会每天发生,商业的本质是盈利,酒类电商最终的目的还是赚钱,随着流量越来越贵,电商经营成本逐渐上涨,低价促销的事情会发生的概率会越来越小。

野蛮打压、断粮能逼死酒类电商吗?

茅台、郎酒等知名品牌对酒仙网为代表的酒类电商下达"封杀令",停止供货并要求经销商也不允许供货,但从现在来看并没有什么用,电商货源依然很充足。从这点暴露了出了酒企对货物流向、经销商把控乏力的问题,货源来自经销商,虽然经销商不愿意看到白酒电商化,但当前白酒行业销售增速变缓是不争的事实,经销商为了完成任务拿到厂家返点、保证现金流以及清理库存只得选择供货给电商平台或自己销售。

酒类电商的兴起对线上酒类售假是种狙击

消费者比我们想象的要聪明,对线上众多商品的真伪有基本的辨别能力,加上电商平台对店铺等级的划分、管理制度的完善,多数电商消费者更多的选择天猫商城、淘宝企业店铺、京东自营等信誉较高的电商平台或店铺,售假者在电商平台生存越来越难。

线上线下产品区隔,电商定制款是酒类电商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

未来酒类电商做大不是去卖标品做大销售额,而是去打造一款真正能让用户觉得看着舒心,喝着好喝,性价比极高的产品,让用户在用酒的时候能为他们添彩。电商专销产品不能种类过杂,只有少才能做到专注,极致。而且打造让用户尖叫的产品。标准就是要有好的品牌故事、差异化和高性价比。以汾酒集团为例,汾酒在天猫有多个专卖店,每个专卖店都是一个电商渠道经销商,每个经销商都有一款或一个系列电商专销产品,多个专卖店共同发力,互不干扰,也不会出现互相杀价的情况,在电商渠道形成氛围,将汾酒的品牌效应和美誉度传播。

传统酒企的电商部门要做前"五节甘蔗"

京东CEO刘强东"十节甘蔗"理论认为:产品的创意、设计、研发、制造、定价五个环节由厂家来做,然后接下来营销、交易、仓储、配送、售后由零售商来做。这个理论对传统酒企来说值得借鉴,这个理论也符合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规律,电商的本质是零售,酒企习惯了大进大出,多年以来已经习惯于传统模式,没有电商基因,即便是做电商,也是传统的线上复制,例如你在说流量和转化率,他在说渠道和经销商,两者理念不一样,很难实现电商化,当然也不排除酒企做"十节甘蔗",例如洋河、劲牌,对于做"十节甘蔗"的酒企是需要巨大的勇气和用于实错的决心。

虽然白酒电商面临许多困难,但笔者依然乐观认为,随着电商化的渗透、伴随着互联网长大80后、90后逐渐成为白酒的重度消费群体,白酒电商化会到来。(本文为逸风投稿,不代表华夏酒报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