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酒企混改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酒企开始启动混改,2017年,中国酒业混改则步入了加速期。
2017年伊始,白酒企业的混改接连发出"大招":1月23日,老白干酒发布公告表示拟进行重大资产收购,业内人士称,衡水老白干酒借助资产资产收购想要登"河北王"宝座;1月21日,沱牌舍得发布定增预案,拟以每股20.7元的价格定增约1.32亿股,募集资金约27.32亿元,用来改造酿酒配套技术项目、营销体系建设项目、沱牌舍得酒文化体验中心的项目。而沱牌舍得的控股股东沱牌集团及间接控股股东天洋控股这一次拟注资金额达到23.29亿元,从而让天洋控股方面在沱牌舍得的持股比达到45.46%。不过,据有关新规这个预案还需要再进行修订。
2017年的混改大戏中,汾酒无疑最为引人注目。这一次山西汾酒担当了一个国企改革的样本。汾酒引入经销商、财务投资者和经营团队持股,循序渐进推动销售业务板块的混改,从而完成销售体系推动生产体系的市场化运营转型。
通过混改,2017年,汾酒集团实现了40%以上的业绩和利润的双向高增长。
如果说汾酒集团的混改是"重头戏"的话,那么,茅台则为白酒行业演绎了混改"连续剧"。
2017年2月,贵州茅台酒厂(集团)物流有限公司的增资项目挂牌公告,被行业人士解读为茅台集团混改的又一落子。
该增资项目挂牌公告上显示,茅台酒厂物流公司拟对外募集资金不能低于5.9亿元,拟征集新投资方三个(为上游投资方、下游投资方、专业投资方各一个)。
在这一次物流公司的增资之前,2013年12月茅台已经对旗下的习酒公司战略投资者调整投资额进行了确认,中粮农业产业基金和中粮信托参与了对习酒的投资,中粮集团方面成为习酒的第二大股东;2014年10月,赖茅酒业成立,中石化易捷销售有限公司成为赖茅酒业三大股东之一。
跟以前零星的混改不同的是,2017年,混改已经在更多的白酒企业中萌动。
伊力特方面也曾透露,他们规划的全国运营中心股权架构为:公司51%控股,经销商入股49%。这也就意味着伊力特将从酝酿经销商持股开始,寻求一种的新突破。
众所周知,混改通常不可能一蹴而就,均需经历较长时间的运作。究期原因,无外乎国资长期一股独大,现在通过混改寄希望于民资,必然面临着利益的再分配,如果这种分配制度不能合理照顾双方的利益,必然嫌隙暗生,为企业重生带来重重阻碍。
因此,混改作为本轮行业调整的重头戏,企业必须对之进行科学分析和探索,量体裁衣,使之真正成为激活企业活力的一剂良药。
我们可以从成功者的身上寻求借鉴,其中,洋河和古井贡酒两家最具代表性,特别是洋河股份,作为白酒国企改革的标杆,洋河曾以两次改制理顺股权结构,实现9年增长36倍的行业奇迹。
不过,失败者的教训也告诉我们:伴随成功的还有混改的风险。混改成败更多的是基于企业的实际,并不是所有企业一改就灵。同时,混改牵涉的利益博弈和利益关系也错综复杂,这是行业、企业以及地方政府必须思考的问题。
因此,酒企要进行混改,就必须保证资方与企方的价值趋向一致,否则双方在改革方向和理念存在重大分歧,必将让混改效果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