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酒网

“碳管理”决定啤酒企业全球发言权

发表于:2024-11-22 作者:中华酒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1月22日,啤酒企业向"碳管理"模式大转变资料显示,2010年中国啤酒产量接近4500万千升,再次登上世界啤酒生产大国的宝座。从统计数据看,我国的确也可以称得上是"啤酒超级大国",然而勿庸讳言的是,高产量的背后,
啤酒企业向"碳管理"模式大转变

资料显示,2010年中国啤酒产量接近4500万千升,再次登上世界啤酒生产大国的宝座。从统计数据看,我国的确也可以称得上是"啤酒超级大国",然而勿庸讳言的是,高产量的背后,我国啤酒业的现状却是"大而不强",对能源的消耗、浪费仍然处于一个较高的程度。

据统计,我国啤酒行业资源消耗高和排放高的传统生产方式,使得国内啤酒业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30%~40%,啤酒业接近国家"限制产能"的行业。而目前国内啤酒企业平均的吨酒净利润为100元左右,同国际巨头尚存在5倍的差距。

2011年,"十二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在国家积极推动下,环保已上升为最基本国策,经济发展已由高资源消耗的"黑金时代"向以绿色能源、绿色经济为标志的"绿金时代"迈进,"碳管理"已成为行业共识。而在这一时代主题下,在"绿金时代"的主角之一啤酒企业中,一场低碳环保的硬仗正在如火如荼地进入白热化状态,谁能在此一役中获胜,谁才可能在未来的行业格局中更具话语权和竞争力。

"碳管理"决定世界啤酒业定价权

从原料采购、产品研发,到生产,物流,再到销售……一瓶啤酒在它完整的生命周期内,究竟会产生多少"碳排放"?实际上这一直是困扰中国啤酒业的难题之一。

基于此,青啤公司2009年就在业界率先提出了"从战略高度考量实施碳资产管理",并要求把减少青啤价值链的"碳足迹",看作是关系到子孙后代、社会文明和商业文明进步的战略高度。而目前全球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导致贸易保护措施更趋多样化,保护手段也逐步由传统的关税壁垒和反倾销措施向知识产权保护、绿色(环保)壁垒等超贸易保护主义手段演变。可以说,从参与国际竞争的角度而言,碳排放正在成为发达国家新的贸易壁垒。如果不及时改变企业的运营模式,尽早关注碳排放和碳管理,啤酒企业未来发展将会出现新壁垒和障碍。

青岛啤酒董事长金志国称,中国啤酒与洋品牌的竞争,除了品牌、价格、份额,未来还会有环保这一关,低碳已开始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一道绕不过的门槛。"碳管理"如果至今仍然做得不好,中国啤酒企业在世界定价权、标准等方面将会面临尴尬的局面,不但会在国际化竞争中缺乏话语权和竞争力,也将成为欧美发达国家通过"碳关税"、"碳交易"限制我国企业出口的手段之一。这将制约中国啤酒企业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

可喜的是,如今青啤、雪花、燕京等已逐渐将"碳管理"直接视作关系国际参赛权的战略问题,即参与国际竞争资格和门槛的战略高度。金志国认为,一个没有参赛资格的队员,不可能赢得比赛的胜利,迎接"低碳时代",青啤一直坚持早介入、早行动、做到早受益。

不论是以自身的实践推动中国企业新商业模式的构建,还是从啤酒高效低耗酿造工艺的研发,到环保节能减排的新工艺,青岛啤酒都已尝到了"甜头"。数据表明,2010年青啤公司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综合利用价值达158亿元,在青岛啤酒的"低碳"账本上,已经有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和回报,树立了行业低碳典范,具有模板和样本的意义。

啤酒企业如何进行"碳管理"?

面对全球资源紧缺、气候变暖和绿色壁垒的三重挑战,已初具规模的中国啤酒企业,该从哪些环节入手,用哪些策略应对,以在低碳经济领域找到转型升级之路,获取发展先机?

树立全员"碳意识",夯实节能减排基础

啤酒企业是节能减排的主体组织,员工是节能减排的主力军。实现节能降耗,首先要营造建设节约型企业的氛围,让全体员工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节减环保的强烈"碳意识",让员工充分认识到节能降耗工作既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客观需要,也是员工保障自身利益的必然需求。

同时,啤酒企业必须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严格遵守节能和环保法律法规及标准,强化管理措施,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节能减排的激励机制,全面推进企业节能降耗。

全力更新改造设备、提升技术含量,推进循环经济建设

众所周知,啤酒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废物",啤酒企业可采取相关减排环保措施,加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CO2、酒糟、废酵母、冷凝水、废碱液、废渣等"废物"的循环利用,变"废"为"宝",把"三废"综合利用作为转变增长方式的突破口,抓好能源的梯级利用,既实现减少废料排放、环境污染,又达到综合利用资源、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2006年,珠江啤酒一年上马三项环保新技术,其中错流膜过滤技术取代硅藻土过滤项目,是我国啤酒过滤生产与国际首次同步开发研究的技术,它采用用膜过滤,可大量节约用水,降低酒损;沼气回收利用项目则是对污水处理产生的沼气经过脱硫处理后用于发电和制冷;变压器低压回路节能改造项目就是通过安装低压供电回路,有效地减低低压电网的线损、降低谐波污染,有效提高整个低压供电系统的用电效,可以提高6%的节电率。珠江啤酒有关负责人称,该三项环保新技术,至少可以为珠江啤酒每吨销售利润提高10元以上的可观效益。

2008年广东燕京投资1000余万元新建污水处理站,成为其所在的松夏工业园首个大型污水处理站,为进一步"碳管理"打下基础。2009年,青啤则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等专业机构合作,全面推广"碳管理",令2009年较2008年减排二氧化硫418吨。多年来,金威、华润等啤酒公司一直将啤酒废水厌氧处理过程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和制冷,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达到综合利用资源、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环保投入,不仅仅是支出,也是效益。这些先行的中国啤酒集团军,通过环保节能技术的应用,在利润上获得了更高的回报:四大巨头占行业份额60%,但是占总利润却达70%以上。

全供应链低碳,才能形成强劲的"低碳竞争力"

企业每个供应链职能都能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节能降耗做出具体的贡献。虽然啤酒企业内部横向整合可以起到减少碳排放的作用,但只有当上下供应链的所有参与者齐心合力,并进行端到端优化合作时才会获得减少碳排、实现节支降耗的潜力。

"碳管理"决定啤酒企业全球发言权从实践的角度而言,通过"低碳运营模式"带动的技术创新和整个价值链优化和再造,不仅局限于企业内部的技术研发、产品设计,也包括生产制造、销售渠道等全系统,还包括供应商、销售商、零售商等全产业链都"绿"起来、低碳起来,这样才会使啤酒企业形成强劲的"低碳竞争力"。

"碳管理"不只是企业自身之事,企业应积极推动国家立法

然而向低碳转型、发展绿色经济不仅是企业一家之事,不仅是一个解决技术障碍的过程,还是一个国民经济结构性转型过程,需要全社会努力克服一系列障碍,包括社会观念、制度、政策、管理等全方位的转型,为此需要国家大力进行低碳新标准制定、技术推广、融资等具体工作和过程。

今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作为啤酒业的一线龙头企业,在研究制订今后的企业发展规划、在确定啤酒产业重大项目时,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积极推动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制定并颁发相关法规、标准等低碳经济配套体系建设的工作,推动低碳经济从单个的企业实践成为每个企业乃至全社会每个成员的自觉行为,让每个企业都把资源节约、降低消耗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硬杠杠",绝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来获取一时产业的发展,最终向节约型、循环型生产模式大转变、大变革,以全面提升包括啤酒业在内等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竞争中的话语权和竞争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