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酒网

青岛啤酒的国际化效应

发表于:2024-09-20 作者:中华酒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9月20日,在做强中国市场,并继续经营欧美市场的同时,青岛啤酒将目光投向了东南亚市场。近日,这家中国啤酒行业的,举行了青岛啤酒(泰国)有限公司新建年产20万吨啤酒项目签约仪式。此举被普遍认为是其在国际化路径方面探

在做强中国市场,并继续经营欧美市场的同时,青岛啤酒将目光投向了东南亚市场。近日,这家中国啤酒行业的,举行了青岛啤酒(泰国)有限公司新建年产20万吨啤酒项目签约仪式。此举被普遍认为是其在国际化路径方面探索出了一条"青啤模式":一面聚焦全球新兴市场,并构建供应链体系和产业链,实现"本地化",另一面积极发挥包括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文化融合力等在内的结构性竞争力,从而成为中国与世界交融的中国元素之一。

实际上,青岛啤酒是最早探索国际化运营的中国企业之一。早在上个世纪,青岛啤酒就通过出口贸易、定牌生产以及渠道建设等多种方式,进行海外市场的经营。但这种经营,与其他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有着本质的区别,即先享有全球化的产品影响力和品牌影响力,并凭借这种产品竞争力和品牌竞争力,在海外市场的渠道通路布局与建设上具有明显优势。

但随着中国入世,世界经济一体化,青岛啤酒一方面积极与国际上的大牌公司前AB集团进行股权合作,促使其国际化视野的拓展以及国际化管理水准的提升,从而加强"内功"的修炼,另一方面,中国作为全球新兴市场的重点,云集了国内外大牌啤酒企业的竞争,青岛啤酒身处其中,正好进一步历练自身,并提前进行了国际化竞争的"预演",以及在台湾地区的设厂。按照青岛啤酒董事长金志国的说法是,青岛啤酒的国际化是"先有'内向国际化',而后才是'外向国际化'。"

多年以前,金志国曾提出一个著名的"换手理论",即先用右手开拓国内市场,用稍弱的左手做国际市场,等国内市场成熟了,就要换手,再用右手做大国际市场。"在资本化和全球化的潮流中,就是要整合资本、品牌、智力等多种资源,把青岛啤酒打造成一个国际化的啤酒企业。"

事实证明,青岛啤酒的"右手"--"内向国际化"的动作效果令人为之侧目--连续多年稳居行业之位。尽管整体规模并非行业,但其净利润和顿酒利润却一直行业,同时,企业的系统竞争力、国际化运营能力以及企业社会责任能力也飞速提升,从而被业界人士和资本市场所肯定。

从中国市场到东南亚市场,青岛啤酒正越来越聚焦并深耕全球的新兴市场,这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而凭借自身的这种结构性竞争力,积极聚焦并深耕新兴市场,彰显出一种中国文化与精神,并推动中国与世界的进一步交融,这也恰恰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国际化效应的真正内涵。正如金志国董事长所言:青岛啤酒将在资本国际化、资源配置全球化、供应链管理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以"融资本、融智慧、融资源、融文化"为特点再度升级国际化,以地产地销的模式,压缩管理链和供应链,持续提高产品新鲜度、市场快速响应能力和高质量的服务能力,尽快融入世界竞争格局。

毕竟,单纯地通过出口贸易等方式将产品卖到海外,并非是真正的国际化。正如金志国所说,国际化并不是"赶远集",而是要以系统竞争力来行国际化之实。很显然,青岛啤酒对全球新兴市场的新布局、对世界NBA体育资源的运用和对新产品的不断创新开发,以及在新兴市场侧重供应链和产业链的打造,都是新国际化的典型表现,也代表中国啤酒行业开始有信心有能力"江轮入海"、开始真正国际化,并代表中国企业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条国际化新路径。

这正印证了杰克·特劳特这位大师的那句话:"就从你认为理所当然的东西下手!" 在结构性竞争时代,结构性竞争优势的构筑以及重新聚焦于包括中国与东南亚等市场在内的新国际化战略,的确都一个绝对不能少。而青岛啤酒恰恰正在行走在这条大道上,并正在成为中国企业新的国际化的典型代表。

或许,多年前金志国所说的这段话,为此留下了的注解:"我特别敬佩海尔、联想、华为等这些企业国际化的探索和举措。首先是敬佩他们的视野和胸怀,这些企业敢于在国际化的竞争中率先参赛,虽然批国际化的企业很可能成为国际化先烈,但是我们非常尊敬他们的勇气;同时我更敬佩这些企业的,张瑞敏、柳传志、任正非等,他们国际化的举动不仅仅为自己而做、或者是为了自己的企业而做,他们是代表了中国企业勇于跳入国际化海洋去搏击,并在这个尝试过程中承担了很大的风险,无论他们成功与否,这些宝贵的经验都将对中国企业国际化做出重大的贡献。"

我想,若干年以后,青岛啤酒的国际化探索与实践,也必定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留下一笔宝贵的经验与财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