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酒网

目前中国啤酒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发表于:2024-11-25 作者:中华酒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1月25日,目前,中国啤酒企业的品牌运作还处于摸索中,啤酒企业对品牌的重视也是最近几年才格外凸显。目前,很多企业不只是产品创新不足,企业形象、广告表现形式、品牌传播方式都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上个世纪,绝大多数的啤

目前,中国啤酒企业的品牌运作还处于摸索中,啤酒企业对品牌的重视也是最近几年才格外凸显。目前,很多企业不只是产品创新不足,企业形象、广告表现形式、品牌传播方式都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上个世纪,绝大多数的啤酒企业还忙于诸侯割据、攻城略地,相对于价格战、地方保护等手段,建立强势品牌显得可有可无。经过市场的几轮洗牌,几大巨头逐渐形成,全国经营一盘棋,品牌战略越发显得必要和紧要。

青岛啤酒作为啤酒行业的品牌先行者,1998年就开始实施了"大名牌发展战略",不过侧重于市场的兼并扩张,青岛啤酒的品牌再定位是在2003年,在青啤百岁之际,提出"百岁归零"的概念,树立青啤年轻化的路径。

另一大巨头华润雪花则在2002年开始施行全国品牌战略,全力将雪花啤酒打造成全国品牌,塑造积极、进取、挑战、创新的品牌个性。

其它啤酒企业也是最近几年陆续开始启动品牌战略。可以说,国内啤酒企业的品牌化运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历时不过10年,相比国际啤酒巨头几十年的运作经验,国内企业还有太多的地方需要学习和提升。目前,国内啤酒行业品牌建设方面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品质先天不足

产品质量是品牌建设的基础,没有坚实的基础,品牌建设犹如空中楼阁、海市蜃楼,没有质量过硬的产品,也就谈不上满意度、美誉度。国内的啤酒企业,普遍存在工艺设备、供应链管理等诸多环节的不足,与国际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长期以来,产品品质在消费者心中都落后于国际品牌,这样的品牌印象很不利于国产啤酒品牌的整体提升。

在当下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大环境下,质量更应该放在啤酒企业突出的位置。端午节期间,广东中山当地电视台曝光了某品牌销售过期啤酒的现象,导致当地居民拒绝该品牌啤酒。厂商的这种急功近利、唯利是图的行为,严重侵害了消费者对该品牌的信任。

二、品牌战略不明晰

目前,啤酒行业已是寡头垄断的格局,几大巨头不仅划分了各自的势力地盘,还相互进入对手的势力范围。几大巨头在全国跑马圈地,让中小啤酒企业的生存压力很大,包括区域强势企业。五大巨头企业之外,全国年销量20万千升以上的已经屈指可数,多是几万千升规模的小型企业。

有生存但无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生存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品牌投入受制于发展空间,这也是很多中小型啤酒企业的现实选择。不是没有品牌投入,而是没有长期规划,不是没有品牌活动,而是没有上升到战略高度,品牌战略似有实无,品牌成长之路也是走走停停、疑虑重重。

三、品牌差异化不足

强势品牌具有强有力的、特的、正向的品牌联想。在消费者大脑中没有形成特的品牌形象是品牌定位的失败。尽管各啤酒企业品牌元素、口味、价格、形象都存在一些差异,但停留在消费者大脑中的差异点甚少,或者说特的品牌形象不够清晰而强烈。企业如果缺少差异化的品牌形象,那就只能打价格战了。

当用户形象和用途对消费者抉择来说举足轻重时,啤酒品牌个性和品牌形象往往会联系在一起。消费者通常会选择和使用能表达自我概念的品牌,尽管有时这种表达自我仅仅是顾客理想中的形象,而并非实际中的形象,在公众场合使用的产品中表现得尤其明显。

由于品牌的功能性差异不明显,几大啤酒巨头们选择在品牌形象上塑造出差异性,继而让消费者产生特的品牌感受,冀望与消费者进行情感沟通。而众多的中小型啤酒企业,既无功能性差异,也无形象上的差异,因此品牌可信度较低。

四、品牌创新不足

由于啤酒是低介入度购买决策产品,消费者的选择大多依赖于品牌的熟悉度。研究表明,当消费者在销售点作出购买决策时,由于产品的品牌名称、标识、符号、包装等元素清晰可见,因此品牌再认非常重要。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确实是在商超、小卖部等现场作出购买啤酒的决策的,因此终端的生动化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当然,也有一部分消费者不是在销售点作出购买决策,则是品牌回忆起关键作用。

实际上,这些都只是创建品牌资产的初级步骤,不断重复展示以提高品牌熟悉度。但在后现代营销时代,消费者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在变化,消费者变得越来越精明,品牌传播方式、整合营销策略都应该适时调整。

消费者和企业对营销及其运作越来越熟悉,要求也越来越苛刻。以前的市场对广告也有较大的接受程度,而现在更多的是一种见多识广、见怪不怪的态度。因此,采用传统的传播方式比以往更难说服客户。

中国啤酒品牌在世界上的地位远不如产销量。中国庞大的消费群体支持了规模庞大的啤酒企业,这些巨头也在努力建立强势的啤酒品牌。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国啤酒品牌一定可以享誉世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