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葡萄酒工业“十一五”发展回顾
葡萄酒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饮料酒,在国内外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山东省是全国重要的酿酒葡萄产区和葡萄酒产地,具有得天厚的自然条件和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为进一步提升山东省葡萄酒工业发展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制定本规划。
"十一五"期间,山东省葡萄酒工业实现快速发展,产量快速增长,行业经济运行质量稳定提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技术进步速度加快,产品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产业链优势逐步发挥。
(一)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截至2010年底,全省拥有葡萄酒企业238家,占全国的23.7%;规模以上企业固定资产净值约40亿元,约占全国的23%。2010年葡萄酒产量37.54万千升,实现工业总产值166.63亿元、销售收入165亿元,分别占全国的34.48%、53.83%、56.33%。"十一五"期间,全省葡萄酒产量、销售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5.1%、32.8%。
(二)原料基地建设初具规模。骨干企业均建立了一批稳定的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十一五"新增酿酒葡萄面积21.74万亩。截至2010年末,张裕公司全国葡萄基地达到25.15万亩;中粮长城公司宁夏2万亩原料基地已经投入建设,新疆3万亩原料基地建设将启动;威龙集团相继在山东、甘肃、吉林、河北等地建立了原料基地,其中甘肃武威的有机原料基地初步形成,未来5年将达到15万亩规模;华东猎王谷1万亩酿酒葡萄基地和1万吨的酒庄即将完工。
(三)品牌建设成就明显。"十一五"期间,全省葡萄酒企业着力推进品牌建设,形成了一批在全国乃至国际上有影响的张裕、华东、烟台长城、威龙葡萄酒等名牌产品。截至2010年末,全省拥有中国名牌产品5个、山东名牌产品7个;全国6个、山东省著名商标22个,分别比"十五"期间增长了3个、19个。
(四)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全省干型葡萄酒超过总产量的90%。所有制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快,合资、资、股份制、民营企业约占97.64%。所有制的变化给企业带来了强劲的动力和活力,促进了企业较快发展。
(五)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中国农大分校、山东农业大学设立了葡萄酒专业,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设立了蓬莱葡萄酒分院等。截至2010年末,全省拥有葡萄酒行业专业科研机构1所、企业科研机构22所,已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3个、省级技术开发中心3个、行业技术中心2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十一五"期间,葡萄酒行业获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其中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5项;拥有专利110余项。
"十一五"期间,山东省葡萄酒工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酿酒葡萄现代育种、选优复壮技术欠缺,酿酒葡萄品种区域化缺乏系统研究,产地酵母筛选和培育工艺研究不够,酿酒葡萄种植管理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不高,地下酒窖设施不足,葡萄酒文化宣传培育有待进一步加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