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专业酒窖甚至大型酒水商超等在各个城市遍地开花
这几年酒类市场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的资本关注。资本投资释放的能量大多作用于酒类渠道的变革上。具体体现为各类专业酒窖甚至大型酒水商超(MALL)等在各个城市遍地开花。
笔者在2010年也专门走访了美国的一些很有代表性的大型专业酒类连锁商超,它们中几乎世界各国的酒都有,而且生意都很好。国内一些有意投资此类商业形态的商家应该也是受到了它们的鼓舞。不过以近几年内笔者间接接触并了解到的一些大型酒水商超的投资与运营情况来看,笔者明确表示不看好这类商业模式:
一是地理位置决定的商圈消费量的局限性。一个商超的辐射范围是有限的,同样,专业的酒类商超辐射能力不会太强。谁也不会为了买一瓶普通的酒跑很远到另外一个有酒类商超的地方,大多数人会就近解决。中国的生活环境是群居性很集中的,这和美国的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是大不一样的。众所周知美国是汽车上的国家,很多大的超市都不在市区,甚至很远。笔者从纳帕市中心去一个属于纳帕地区的专业酒水MALL光开车就近一个小时,而且还是不堵车的高速路为主,这在国内是不敢想的。
二是消费行为的局限性。相比于美国,美国的酒类消费频率很高,但是单次消费量少,酒类消费所占生活成本很低。例如,二十美元可以在商超里买到很好的葡萄酒,包括很多的名庄酒品牌,而若是二十元人民币能买到代表中高端的好酒吗?中国的主流酒类消费是商务、公务等为代表的接待消费用酒。中国的特点是总体消费频率低,单次消费量大,比如一顿饭可能会喝掉好几瓶酒甚至更多,但是有可能一星期消费一次。另外,中国消费者买好酒是送礼的,而送礼的高峰期就是逢年过节那短短几天,又哪能天天过节呢!所以酒类销售的淡旺季十分明显。
笔者在国内也见证过一些专业酒水商超的短暂辉煌,从锣鼓喧天的开业到门可罗雀的收场。其中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投资者过于乐观地从宏观市场看待酒类市场,想一想十几亿人啊,天天都要喝酒啊!而忽略了中国市场是一个消费模式多样化的市场环境,绝大多数团购用酒是不需要通过商超这个渠道的。以美国为例,美国是没有单位团购和送礼的消费机会的,所有人都要到商场超市消费,消费模式的统一而简单化才使得远离住宅区的商超生意红红火火。
但是,并不是说这类专业在型的酒水MALL是死路一条。传统大商超的高额进场费和高门槛促进了细分专业渠道的发展,这是市场告诉我们的事实。而面对市场现实,正确看待酒类消费和收益,从微观的市场营销上下足工夫,才不失为一条有益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