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酒网

产销失衡竞争 川啤竞相发力

发表于:2024-11-22 作者:中华酒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1月22日,7月21日晚,位于成都东区音乐公园的啤酒广场人流稀少,作为2012年成都啤酒节的主会场,连日的暴雨浇灭了消费者啤酒狂欢的激情。"即便不受天气影响,目前整个啤酒业行情也并不见好。"业界专家曹明分析认为,

  7月21日晚,位于成都东区音乐公园的啤酒广场人流稀少,作为2012年成都啤酒节的主会场,连日的暴雨浇灭了消费者啤酒狂欢的激情。

  "即便不受天气影响,目前整个啤酒业行情也并不见好。"业界专家曹明分析认为,目前四川已有近10家啤酒巨头,但却有好几家处于亏损状态,即便是雪花等啤酒巨头的利润率也都在个位数。而放眼全国啤酒市场,行情仍然如此,中投顾问向健军断言,我国啤酒企业4成以上的企业处于亏损或微亏的边缘,3成以上的企业只能够保本经营。行情的低迷和行业竞争的激烈,由此可见一斑。

  产能过剩 竞争

  日前,金威啤酒发布公告称,公司2012 年中期业绩预期会出现重大亏损,原因系啤酒销售额下降以及物料价格上涨。无有偶,记者从几家啤酒企业内部人士处获悉,上半年销售数据均不见起色,延续了2011年的低迷行情。数据显示,2011年,青岛啤酒营业收入近 231.58亿元,净利润率为7.5%;燕京啤酒营业收入为121.36亿元,净利润率为6.7%。从局部观察全局,曾经风光无限的啤酒业,为何陷入行业整体低迷的局面呢?"行业的恶性竞争、过度发展是首要原因。"曹明认为,5年前四川啤酒产能还只有200万吨,地产啤酒也只有三四家,而目前四川啤酒产能已突破400万吨,啤酒巨头已发展到了近10家。

  "实际上,四川啤酒市场容量不到300万吨,至少有20%的产能将难以释放,在川的啤酒企业,包括金威在内都没有完全用足产能。"金威啤酒集团(成都)公司原董事长陈鹏飞表示,四川啤酒市场早已是产能过剩。

  据测算,2011年,我省啤酒年消费量不足300万吨,而啤酒年产能已逼近400万吨。目前,已有华润雪花、青岛、金威、燕京、金星、百威、重啤等近10个啤酒巨头在川设厂,并已有产品出厂销售。

  "虽然目前啤酒业的集中度已较高,但从目前行情来看,未来还将继续走向整合。"曹明认为,随着整个行业的发展以及竞争格局的不断变化,未来5年中国啤酒行业依旧会保持"大吃小"的形势,兼并收购将继续。

  而在今年初,在四川市场耕耘多年的金威啤酒也走上了股权转让道路,业界人士预测,青岛或燕京有望成为接盘者,而无论青岛或燕京接盘,加上金威在川的市场积淀和50万吨的产能基础,接盘者都将成为四川啤酒市场仅次于华润雪花的第二大啤酒巨头,令行业的集中度。

  主推中高端产品 谋求利润新亮点

  即便天公不作美,但面对稍纵即逝的消费旺季,各大啤酒企业都在加强旺季营销。记者采访发现,作为啤酒业传统营销手段的价格营销,在今年显得不是那么突出。

  传统啤酒旺季营销模式单一,复制跟风严重,基本上是"降价"、"买一送一"、"开盖有奖"、"捆绑赠送"等,往往陷入以降价为手段进行"肉搏战"的怪圈与泥淖,而价格大战带来的严重后果是导致企业利润的减少,发展后劲严重不足。与此同时,近1年多来,伴随着啤酒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力成本高企及行业竞争的加剧,啤酒厂商已无力再打价格营销牌,产品价格趋于稳定。

  为了谋求自身的发展,从价格战中抽身出来的啤酒巨头竞相发力高端市场,完善产品格局,通过结构调整来实现企业利润的提升。记者走访成都部分卖场发现,目前绝大多数啤酒价格都在每瓶4元以上,其中4元至6元的成为主流。"中低端啤酒利润薄,往往只能靠规模效应获得利润,但渠道和终端成本较高,这就需要从中高端尤其是高端产品上获取利润。"青岛啤酒四川销售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正积极调整产品线,发力高端市场,投资新建国内最先进的纯生啤酒生产线,包括青岛纯生在内的高端系列产品均实现成都本地化生产。

  业界专家分析认为,由于啤酒市场格局并不稳定,各大啤酒商彼此竞争十分激烈,为了稳住市场,大家都不敢轻言涨价。因此,为了确保足够的利润,多数啤酒厂商采取了逐步放弃低端产品,转而向中高端产品过渡的变通方式,通过获得更多的价格空间,来缓解成本压力,从而避免亏损的发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