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四巨头中原竞争日趋激烈
雪花中原市场产能提速
8月2日,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公开披露:该公司于7月24日与新郑市签署项目投资协议,计划投建一座100万千升的啤酒生产基地。该生产基地项目首期(40万千升)占地约350亩,投资总额约8亿元。预计将在9月份正式动工,有望在明年7月投产。
"中原首个百万吨级啤酒生产基地",如能顺利实施,雪花有望刷新豫啤行业"单体啤酒酿造基地"的规模纪录。
2010年11月,该公司在新乡投资27亿元,开建一座50万千升生产基地。较同期雪花、燕京在河南布局新基地30万千升以下的规模,世界啤酒的大手笔更让整个豫啤行业"语惊四座"。7月26日,百威英博新乡基地20万千升的一期生产线刚刚举行过投产庆典。
中国的单体啤酒生产基地是谁?这在业内存有诸多争议。如雪花的辽宁沈阳基地,亦为百万千升级,却未被业界完全认可。其原因是,该工厂是2007年通过迁址、并厂的方式重组完成。另在今年,青啤在江西九江的60万千升基地、大富豪在江苏南通的50万吨基地,均号称国内"新建单体"。
从市场竞争角度看,2011年河南省啤酒消费量接近500万千升。而雪花一个新郑基地的产能,即相当于消费总量的五分之一。河南啤酒行业产能的霸主是本土品牌金星,其在省内7个生产基地的规模总量也不过是100万千升。可见,在啤酒四巨头搅动的"河南会战"战场上,雪花在直白地表达"速战速决"的利益诉求。
中原啤酒市场鏖战急
各路资本力量澎湃对冲,产能PK持续放大,销售市场各色旌旗接连轮转,在中原大地纵横捭阖、交相辉映。
由投资角度看,6月中旬起,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啤)高管频频访郑,引起了行业足够的关注。更有意思的是,青啤同样有意将其河南一号工厂设在新郑市。当然,它的手里亦有其他备选答案。但与其接触较深的人士称,青啤探寻河南落点的路径安排,或显现出对新郑好感更多。河南省酒协一人士称,青啤解决"中原补位"已是迫在眉睫。
燕京啤酒也没闲着。据燕京啤酒河南区一人士称,该公司在完成对月山啤酒收购后,如今在河南已实现30万千升产能,立足已稳。而在"十二五"期间,燕京对河南市场的发展需求是实现销售量50万~100万千升。目前,已在积极寻找新的投资项目。"如果品牌在市场推进顺利,相信这一目标会很快实现。"
从浅层次看,是各方基于自身对河南市场开发需求的紧迫性,在收购资金、条款产生差异。而从深层次看,由2010年拉开的这场"河南会战",则是一次检阅行业啤酒四巨头综合资源禀赋的全面较量。这包括品牌号召力、政治资源、资金、人力、销售政策等诸多战略资源的投入力度。
就如雪花,隶属于央企华润集团旗下的华润创新。其与新郑市签约谈判披露的一个细节是:双方在啤酒、零售、食品加工等诸多方面的合作项目展开磋商。
从市场角度看,2012年河南啤酒消费市场突出的特点,即是"烧钱"抢地盘。据行业人士透露,郑州一些较知名餐馆、夜市的"包场费",竟可炒到全年50万~100万元。而省辖市市场的地盘同样值钱。
豫啤洗牌在即
啤酒四巨头在河南抢占生产基地,对未来河南的中小啤酒企业将会造成重大影响。
其一,行业竞争会刺激消费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其二,企业扩产效率高于市场增长效率,或由2013年出现豫啤行业首轮大洗牌。
雪花投资风格在河南出现陡变,很有可能刺激其他行业巨头快速跟进。因在此前,雪花坚持蘑菇战术,以"20万千升"生产基地为标准,相距150公里连续布点。所以,在国内单体大规模生产基地并不多,甚至不如其他竞争对手。而今,雪花战略风格陡变,尤其将基地投建在河南,说明其在力促"河南会战"速战速决。
行业寡头要扩产,就要为其新增产能实现市场落地。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必将进一步挤压中小酒企的生存空间。
但在6月份"汴啤二次拍卖失利"的案例上,本土企业已清晰地看到,行业寡头已经不满足于靠收购中小酒企扩产的诉求。甚至说,几个块头较大的企业被瓦解之后,对于中小企业收编的价值颇显鸡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