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酒网

葡萄酒消费者的几种形态

发表于:2024-11-22 作者:中华酒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1月22日,在中国这个葡萄酒消费基础薄弱但增长速度很快的国度,葡萄酒消费者出现了分化并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新食品·葡萄酒评论家》的主编杨征建表示,从对葡萄酒认知与态度上看,大体可以把消费者分为三种类型,并由

在中国这个葡萄酒消费基础薄弱但增长速度很快的国度,葡萄酒消费者出现了分化并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新食品·葡萄酒评论家》的主编杨征建表示,从对葡萄酒认知与态度上看,大体可以把消费者分为三种类型,并由此衍生出相对应的不同类型的葡萄酒经营企业和模式。

类:"葡萄酒盲"

这类消费者对葡萄酒一无所知,他们比较看重包装,随大流,受朋友、熟人影响是他们的消费特征,有的人甚至喝葡萄酒时还会饮料,或者人云亦云地追捧一些价格炒得离谱的大品牌。

针对这类消费者,商业品牌运作模式的酒商即可满足。因为这些消费者需要品质稳定、知名度高、营销上更需要买得到、乐得买的产品去满足他们。

第二类:"葡萄酒膜拜者"

这些消费者以品鉴不同产区的好酒为己任,对优秀或知名的葡萄酒有一种崇拜情结,在品酒时注重仪式感,对葡萄酒与菜肴搭配受学院派影响明显。

第二类消费者需要有"长尾"服务能力的酒商。酒窖、专卖店与葡萄酒俱乐部的业态更容易满足他们的需求,此外酒商还需具备能提供延伸服务的能力,如侍酒、储存、预定、送货上门等。

第三类:"葡萄酒主人翁"

这类消费者是葡萄酒的主人,他们认为葡萄酒是为他们服务的,他们享受葡萄酒带给生活的快乐与发挥社交的媒介作用。他们会根据自己的预算、心情、消费场合、送礼对象的偏好、季节或节日来选择适合的葡萄酒。

具有综合服务能力的酒商才能为第三类消费者提供较好的服务。这类酒商的产品线要宽,档次要更丰富,更重要的是要在中档产品上构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现在中国的葡萄酒市场处于从混沌到清晰的过渡期,也许再过五到十年,随着消费者的理性化,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以及城市化的提高,行业的分化就会极为明显。上述每一个类别的市场会形成足够大的利基市场,容纳相对多的企业生存下去或产生出体量较大的企业。不过,在明天来临之前,根据自身资源,找到适合自身的模式才是对酒商而言最为重要的事情。

收藏葡萄酒是要"订"不是"买"

对于葡萄酒,业内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凡是摆在柜台上售卖的葡萄酒,再贵也别拿来收藏。"因为葡萄酒的存放条件很苛刻,需要恒温、恒湿、避免光照和震动,上架的不具备这些条件,所以一般都是不怎么珍贵的酒类。有业内人士也告诉记者,收藏葡萄酒是要"订",而不是"买"。

市民陈先生前不久收到朋友送的一支葡萄酒,听朋友说买来要1万块钱。"据说是名庄酒,但这酒既不是拉菲,也不是其它耳熟能详的名庄酒,所以我想请业内专家帮忙看看。"陈先生说,拿到这酒他心里还是挺开心的,因为都说名庄葡萄酒能保值增值。

陈先生后来请教葡萄酒行家后了解到并不是什么名庄酒,而是几百元就能买到的普通葡萄酒。朋友说自己也不是从大商场买来的,而是从外地一个专门卖葡萄酒的商店里买的,由于不懂葡萄酒,最后上当受骗了。

"不知道是朋友忽悠我,还是他被忽悠了。"陈先生叹了口气说,葡萄酒不像别的收藏品,一般人还真看不出啥端倪来。

"1万元以上的葡萄酒买的人极少,虽说有收藏价值,但因为大家都是买去喝的,所以不大会买这么贵的葡萄酒。"以为来自绍兴的经营葡萄酒的负责人鲁彪说,在他的店里,卖得的就是100~300元之间的葡萄酒,收藏类的高档葡萄酒很少有人买,他的一支2万多元的小拉菲至今还珍藏在酒库里没人买。"名庄酒、年份好、产量低是葡萄酒收藏的三大基本条件。绍兴对葡萄酒懂行的人也少,所以买葡萄酒拿去收藏不现实。"

据悉,如果存放条件适合,达到收藏级别的葡萄酒至少能陈10年以上,而世界上只有0.1%的葡萄酒才能达到"投资级"。鲁彪说,不过国内葡萄酒收藏尚未成熟,所以假如是自己喜好的话,就算不是葡萄酒也可以进行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