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酱酒的春天已来临 构建国际新周期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秘书长刘员:酱酒春天已来临
白酒行业经过黄金十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受各种因素影响,调整趋势明显,特别是高端白酒市场形势严峻,白酒行业增速呈放缓趋势,白酒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白酒行业由此前的快速发展阶段转入调整期。在此,就传统酱香型白酒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谈谈我的看法。
白酒业特别是酱香型白酒自本世纪初开始经过连续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后,从去年开始,其增长趋势逐渐放缓。
从现实数据来看,以贵州为例,除了茅台外,习酒、国台、金沙作为贵州白酒二梯队仍然在10亿元左右徘徊。酱酒产能扩张和销售下滑带来了资金紧张的矛盾,基酒积压严重和市场开拓缓慢之间的矛盾,酱香白酒高成本高定价和全国主流白酒需求低价位化的矛盾。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酱香型白酒产业的发展速度。
但我认为,酱酒的春天已经到来,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2014年度,我国酱香型白酒在综合销售收入上首次超越清香型白酒的综合销售收入,跃居中国主流白酒香型的第二位,已经占到中国白酒比重的15%,酱香型酒的增长速度达到了33%,远远高于清香型酒的14%和浓香型酒的17%。各种香型中淡雅型的子产品和品牌也不断涌现,市场表现突出。酱香型白酒目前以2.5%的产能已经实现了中国白酒15%以上的销售和30%以上的利润。
其次,近年来,酱香型白酒市场持续升温,全国酱香型白酒产量比重不到4%,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需要增加酱香型白酒产能10多万千升,发展潜力较大。2013年,酱香型白酒为主的贵州白酒仅占全国产量2.64%的比重,却创造了占全国白酒28.7%的利润,利锐稳居全国第二位,产值利税高居全国,充分说明了贵州酱酒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再次,未来白酒业的发展,一定会趋向区域化,中国优质的名酒产区,特别是酱酒产区会保持持久的活力,不具生产优势的白酒企业,会受到很大冲击,小产区、酒庄会是未来消费者追逐的一个方向。未来酱酒竞争,要在概念上进行创新,夯实渠道,加上营销创新,才能取得竞争的优势。
茅台袁仁国:构建中国酱酒的国际新周期
在当前世界经济疲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东方大国崛起的环境下,作为贵州茅台将在酱香型白酒、中国白酒、世界酒业的阵营里何去何从呢?
经济是决定一切消费的前提。自2013年国家限制"三公"消费等大量惠及民生的政策以来,中国白酒从2014年疲软中逐步走了出来,从各个企业的季报、半年报、年报信息中我们看到了行业的"弱复苏",然而茅台却是这些上市公司中"强复苏"的代表。2014年茅台全年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7%,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85%,上缴税金同比增长12.49%;2015年截止7月31日,共计销售茅台及系列酒同比上升了32%,销售额同比增长了29%,显然茅台在这轮产业调整中一直处于"状态",在我看来,这种"状态"即可概括为作为酱香型白酒标准的制定者、者,茅台给行业、给酱酒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新周期--即酱酒是最具品类红利的中国白酒、酱酒是最具消费价值的中国白酒、酱酒是最具增长潜力的中国白酒。
从宏观趋势看,在经济新常态下的持续影响下,中国经济发展将从投资、出口与消费的三驾马车中,逐步转变为第三产业的消费需求主体化,这预示着国内消费者对于白酒的消费特点将从安全向社交、健康、尊重需求发生转变,酱酒作为稀缺性、价值高的品类红利优势将更加明显。在中国白酒消费经历了上世纪70年代左右的清香主导、2000年以后的浓香天下、2010年之后的酱香新周期到来的今天,酱香型白酒以不到行业容量3%的销量、实现了行业15%左右的销售额、然而利润却占到了整个行业的35%以上,这一切有力地验证了酱香型白酒正在进入一个高预期的新时代。
当今之市场不再是一个省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而是不得不参与到全球竞争时代,对于中国传统产业的中国白酒,对于中国白酒中的酱香型白酒只有主动变革、迎接竞争,然而这场竞争在我看来,白酒的国内市场已经供大于需,酱酒的国内市场因结构化不充分、不完整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茅台正与习酒、国台、金沙等贵州名酒及四川郎酒、湖南武陵等企业一道共筑中国酱香、重建世界酒业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