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葡萄酒大师中国行——我从没见过这样的葡萄园!
尼克来自澳大利亚,是一位葡萄酒大师(Master of Wine),这一次专程来考察云南香格里拉酒庄和产区,几天走访下来,他此刻正在克宗古城里获得了难得的一点点购物时间,第二天一大早要赶返程航班,我的到来意味着大家又要进入工作状态。
关键词1 - 大美
世界上美的葡萄园有很多,香格里拉的美更是毋庸置疑的,纵使是在见多识广的葡萄酒大师的眼中,这里的葡萄园美的具个性,美的与众不同,有别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尼克反反复复地说"我此前从没见过这样的葡萄园,真是太美,太令人惊叹了"。
驱车在香格里拉的高山峡谷间,会见到很多景色致美的村庄,其中星罗分布着大小不一的葡萄园,顽强地生长在江畔、岩坡和崖壁之上,即使在某些产区如德国莫泽尔、葡萄牙斗罗河谷也有相似的梯田葡萄园,但与此相比,险峻的程度是小巫见大巫,这太与众不同了--尼克这样描述他的感受。
不仅仅是自然风光的美,当地的历史人文也很让他着迷,尼克看过村庄、寺庙、古镇、葡萄园,他说,自19世纪中期法国传教士将葡萄种植与酿酒技术带进香格里拉,在香格里拉地区扎根生长,这里多种文化并存的融合之美的确很令人惊叹。
云南海拔的巨大落差,形成了特的地貌,在香格里拉地区,葡萄园集中在海拔1,800-2,800米,高了太冷,葡萄成熟不了,而低了则湿度不够,葡萄很难生长,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类智慧的结合,造就了这一片片距离天空近的葡萄园,正如香格里拉的名字一样,神秘而美。
关键词2 - 困难
云南是植物的天堂,葡萄也在此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沃土,然而,至美的景色是有代价的,尼克也提到了很多不可回避的困难。
首先,葡萄园距离遥远。德钦县地处云南西北角,香格里拉的葡萄园大多集中于此,这里的葡萄采收后要运到300公里外的酒庄,在那里完成发酵和陈年。这里山路崎岖,基本都是在峭壁上开发的土石路,没有护栏,车窗外就是峡谷深渊,大车很难通行。虽然这是香格里拉人的日常工作,对于造访者却是相当不容易,所以鲜有从业者和爱好者深入云南考察,地理上的遥远和出行的不便,限制了人们对这片世外桃源的探索和了解。
尼克先去的是德钦县的东水村,距离香格里拉酒庄四个小时车程,东水村没有网络,没有快递,总共24户藏民,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的培布,已经在此干了6年的管理员,与当地藏民同吃同住,带领村民们管理着总共60多亩单一园,大的那块不到四公顷,小的那片单一园只有2亩地。
其次,葡萄园的管理充满了挑战,尼克见到的葡萄园大都很健康,但有些仍有改进的空间,因为小环境的区别,每一片单一园都需要区别对待,用尼克的话说,除了车,没有在这里看到任何其他的机器,这意味着一些基本的操作,除草、埋土、剪枝、也需要手把手进行指导和培训,人工完成,稍有一点操作失误,就达不到品质上的要求。香格里拉酒庄在东水村、西当荣中村,斯农村,九龙顶这几个村都派驻了专门的管理员,自有葡萄园和农户管理的葡萄园,质量差别明显,香格里拉人一直在加强农户的培训工作。
再者,作为一个老外,尼克也能感受到交流沟通上的困难,因为迪庆州是藏族自治州,州内以藏民为主,香格里拉酿酒人在这里的交流通常有藏语、汉语、英语,还会夹杂着其他的当地语言,因此,在这里做出好酒,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精湛,还需要沟通上的技巧以及解决问题的智慧。
虽然有诸多困难,让人感到充满希望的是,当地交通条件的日益改善,逐渐在提升香格里拉产区的声誉,香格里拉市也是著名的旅游点,旅游环境的成熟,客流的增加也势必会带动当地葡萄酒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3 - 潜力
关于香格里拉产区的发展,尼克无疑是十分乐观的。这里昼夜温差适宜,生长期长,尤其是果实在采收前能够缓慢成熟,而在澳大利亚,临近采收时总是成熟过快,不得不在糖分成熟和酚类成熟之间取舍、平衡。尼克认为,香格里拉能酿出十分优质的葡萄酒,选择正确的采收时间至关重要。
香格里拉产区得天厚,土壤类型多样,气候适宜,海拔的落差形成了众多的小气候,尼克很欣喜地看到这里并没有一股脑地种植赤霞珠,而是因地制宜做了很多的研究和尝试,根据小气候的不同而选择了不同品种,可以说,每个地块的单一园都是一个立的王国,比如东水村的F葡萄园,出产的赤霞珠很优雅,香气中有红色水果气息,与邻近的地块都不一样,而村与村之间的差异也很明显,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在不同小气候下的未来表现,很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