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登上权威刊物,泸州老窖“大曲”研究获得重要成果
近日,泸州老窖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沈才洪正高工团队与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许正宏教授团队联合在食品科技专业期刊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影响因子4.972)上发表了题为"Metagenomics unveils microbial roles involvedin metabolic network of flavor development in medium-temperature daqu starter"的研究论文。据了解,泸州老窖青年员工杨阳为项目执行人和论文作者。
▲ 论文在线发表页
据了解,本次研究是以浓香型白酒的传统促酵剂--大曲为对象,综合非培养的微生态分析技术和风味化学等研究方法,研究了中高温大曲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理化特性的动态变化规律,率先在食品科学领域内系统揭示了大曲风味形成过程中的微生物动态代谢网络和贡献。该研究原创性强,相关成果中所展现的大曲发酵特点为后续开展大曲生产优化提供了一定的研究思路,具有很高的理论意义。
▲ 论文图片摘要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论文刊发在食品科技专业期刊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而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在web of science的中科院JCR期刊分区中,其近5年内影响因子为5.084,在同类别中排名靠前。由此可见,泸州老窖此次所发表论文的专业性和性。
而这并非泸州老窖团队首次登上刊物。在2019初,泸州老窖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沈才洪团队与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许正宏教授团队在泸州老窖百年窖泥中分离出了新的菌株,并以"老窖梭菌(Clostridiumfermenticellae)"命名。
两大团队通过联合研究酒醅和窖泥中梭菌群落演替规律及丁酸功能菌分布、内源性生物热驱动中温大曲功能微生物群落形成等,在国内外微生物领域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18篇,其中SCI论文7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3件。
因为专一,所以专业。泸州老窖在科研这条道路上一直没有停止过前行的步伐。此次,在的食品科技专业期刊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上发表的科研成果,又一次证明了泸州老窖强大的科研实力、以科技未来的信心和以科学指导生产的态度。
长期以来,泸州老窖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工作,以创新促发展,不断推动白酒传统行业从经验型向科学型的转型升级。
泸州老窖先后组建了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白酒酿造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多个国家和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形成了以国家固酿中心为研发核心的产学研科技创新平台体系。这一体系作为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以打造集基础研发、人才培养、工程转化为一体的高层次研发平台为目标,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培育的创新人才。
据悉,泸州老窖与中国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江南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等1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紧密合作关系,聚集了一大批国内专家,形成了"产、学、研、推、用"一体化合作机制,实现了企业生产力与科研院校科技研发能力的有机结合。依托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泸州老窖势将继续行业技术革新和进步,我们共同期待着泸州老窖为中国白酒健康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值得一提的的是,于2009年依托于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组建的"国家固酿中心",自成立以来取得了诸多傲人的成绩。在2020年12月份,四川省科技厅刘东调研"国家固酿中心",指导科技创新工作时提出,中心要抢抓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机遇,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充分发挥平台科技创新活力,服务固态酿造产业转型升级,力争把固态酿造产业做大做强,助力泸州地区建设世界级白酒产业集群,服务区域经济协同创新发展。
泸州老窖坚持以创新科技为前进的驱动力,不断进行着白酒酿造的深入研究,为白酒行业探寻酿造工艺背后的"魅力科学",解读白酒未知的秘密,以科研的动能扩充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