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称酒为"百礼之"
曾经有人估算过,中国秦汉之前的出土文物中,酒器酒具约占80%左右。酒类自从古代产生以来,就被应用在了祭祀、会盟、祈拜等重要场合。
朝阳博物馆研究馆员周亚利有着30多年的文博工作经历,朝阳出土文物中的各种酒具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按照年代先后排序,这些酒具的演变就是一部活色生香的人文历史。
在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喀左县)红山文化时期的东山嘴祭祀遗址中,曾经出土了2只非常小的陶杯。
"有人说那是一种玩具,因为它们太小了。不过,在祭祀遗址里出土的文物怎么可能是玩具呢? "周亚利回忆道,"据我推测,它更像一种装酒的容器,这才与祭祀遗址的地点相契合。那时的人们很可能已经开始使用少量的酒用于祭祀了。 "
另外,喀左县还曾出土过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窖藏,其中也有祭祀用的青铜酒器,其容量也大了许多。这表明,当历史发展到商代晚期,人们已经可以用大量的酒来搞祭祀活动了。
在她的印象中,另一个比较有特点的时期是战国时期。 "那个时候奴隶制度崩溃了,"礼崩乐坏",一些地主阶层也纷纷模仿贵族随葬青铜器的做法。"她说,"可是他们没有那么多青铜器怎么办呢?于是他们用陶制成青铜器的样子随葬,这些东西被称为"仿铜陶礼器",其中仍然少不了装酒的容器。 "
与出土文物中的大量酒具相呼应的,是关于酿酒工艺的记载。
早在东汉时期,乌桓人就掌握了简单的造酒技术。他们"能做白酒,而不知做曲蘖,米常仰中国"。
三燕时期的朝阳地区是慕容鲜卑的政治经济活动中心,鲜卑与乌桓同俗,自身的造酒技术并不发达。慕容鲜卑进入中原后,便直接利用中原地区的酿酒成果,掌握了汉代以来以北方为主的酿酒法,其中包括八例制曲法,四十余例酿酒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慕容鲜卑饮食文化。
更酒招商的信息,请登录中国佳酒招商网(9928.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