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香白酒被剔除、不准用添加剂...新国标影响有多大?
"白酒明确国际名称为Baijiu,强化国际地位""调香白酒不再是白酒,而是配制酒""液态法白酒和固液法白酒,不得使用非谷物食用酒精和食品添加剂"……近日,新修订的《白酒工业术语》《饮料酒术语和分类》两项国家标准发布,其中对白酒、饮料酒中多项相关术语、定义、分类进行了调整。
在业内人士看来,两项国家标准的修订、发布,对白酒、饮料酒定义和分类进行了明确,有助于增进消费者对酒类产品的认知,引导行业进一步提升规范化和高质量发展水平,满足消费者高品质的追求。
将于2022年6月起实施的新国标,有哪些核心改变呢?
➊
白酒英文名"国家标准"定了:Baijiu
云酒头条(微信号:云酒头条)注意到,白酒在新国标中的英文名被统一明确为"Baijiu"。
2020年,中国酒业协会就曾向海关总署提出申请,建议将海关商品名录中中国白酒的英文名字更改为"Chinese Baijiu"。
在此之前,白酒一直缺乏统一的官方英文名称, Chinese spirits (中国白酒)、 Chinese distilled spirits (中国蒸馏酒)、 Chinese liquor (中国烈酒)等都称为"中国白酒",造成了海外消费者困扰,也不利于白酒国际化推广。
最终,海关总署同意在2021年的《中华人民进出口税则》中进行修改,并自1月1日起实施。
新国标中,白酒对应的英文名字都指向了"Baijiu",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层面,进一步明确英文术语和专用语言。这一具有白酒特色和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命名的使用,对于扩大中国白酒的国际影响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➋
调香白酒身份变了:不再是白酒,而是配制酒
新国标中,调香白酒从白酒分类中被剔除,并明确归为配制酒。
按照最新定义,调香白酒是以固态法白酒、液态法白酒、固液法白酒或食用酒精为酒基,添加食品添加剂调配而成,具有白酒风格的配制酒。
云酒·中国酒业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知名白酒专家杨官荣表示,国家允许在白酒里面添加适量且符合规定的添加剂,以弥补酒体在风格、口味方面的不足,这样生产的调香白酒符合食品安全要求,但其与传统白酒存在成本、风格等差异。
新国标将调香白酒从"白酒"变更为"配制酒",意味着其身份发生了变化。
据了解,调香白酒主要以20元/瓶以下低端酒为主,满足大众消费,在酒类市场中占有较大市场份额,正规酒企在生产中也多进行了严格标注,但消费者仍不能完全区分调香白酒与传统白酒。如今通过明确定义,更有利于强化消费者认知。
业内人士表示,调香白酒在满足大众消费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要看到当前市场的现实需求,身份的变化有助于引导企业适应消费升级,向传统白酒转变。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新国标是推荐性国家标准,而非强制性国家标准。
➌
白酒必须用粮谷为原料,不准用添加剂
对于业内外关注的固态法、液态法和固液法白酒划分,新国标也进行了明确定义。
新国标在沿袭现有白酒分类基础上,对原料进行了明确规定,固态法白酒不允许使用谷物食用酒精,而液态法白酒和固液法白酒不得使用非谷物食用酒精和食品添加剂。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粮食紧缺,酿酒粮食供给不足,酒业创新了液态法、固液法等新工艺白酒,在满足消费者饮酒需求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如今,随着中国经济取得世界瞩目成就,消费者美好生活追求不断提升,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新工艺白酒,已经不适应消费升级的发展趋势,而采用多菌种固态发酵制曲、多种微生物固态发酵酿造和固态蒸馏工艺的固态发酵传统白酒,则越发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新国标对固态法白酒进行了明确定义。以粮谷为原料,以大曲、小曲、麸曲等为糖化发酵剂,采用固态发酵法或半固态发酵法工艺所得到的基酒,经陈酿、勾调而成的,不直接或间接添加食用酒精及非自发酵产生的呈香呈味物质,具有本品固有风格特征的白酒。
新国标还对白酒也给出了明确定义,即以粮谷为主要原料,以大曲、小曲、麸曲、酶制剂及酵母等为糖化发酵剂,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勾调而成的蒸馏酒。这也意味着白酒必须以"粮谷"为主要原料。
对"粮谷"的定义,新国标也有解释,指谷物和豆类的原粮和成品粮,谷物包括稻谷、小麦、玉米、高粱、大麦、青稞等,同时明确了粮谷的定义中不包括薯类。这也意味着使用薯类原料使用酒精的"白酒",将不再是白酒,而是配制酒类的"调香白酒"。
本次两项国标修订也增加了董香型、馥郁香型、兼香型等白酒定义,修改了浓香型、酱香型、清香型、凤香型、米香型等白酒定义。对于消费者更好理解具体香型特点具有积极意义。
为了便于消费者了解,新国标在定义过程中也更加注重"通俗易懂"。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标准信息部主任助理、标准主要起草人之一孟镇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新标准中对白酒定义从原料、糖化发酵、发酵容器及外源添加四个方面,更加明确了传统白酒的属性,用语也更加通俗化、准确化,产品特点表述通俗易懂,让消费者能更加清楚明白。
➍
露酒也有了新定义
本次两项国标修订起草单位,包括中国酒业协会、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青岛啤酒、张裕葡萄酒、古越龙山等数十家单位。在调整诸多术语的同时,增加了露酒、龙舌兰酒、风味白兰地等众多术语。
其中,作为我国传统酒种之一的露酒,无疑将迎来利好。
近年来,露酒行业尤其是保健酒行业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总体市场规模保持在500亿左右,在"大健康"概念的加持下,未来增长潜力巨大,有预测认为,到2030年,国内露酒的市场容量或将接近2000亿元。
然而,一个尴尬的事实是很少有人能清楚说明"露酒是什么",更难以将露酒与"养生白酒""果酒""配置酒""保健酒"进行区分。此次两项国家标准修订,对露酒定义进行了明确。
露酒是指以黄酒、白酒为酒基,加入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或特定食品原辅料或符合相关规定的物质,经浸提和/或复蒸馏等工艺或直接加入从食品中提取的特定成分,制成的具有特定风格的饮料酒。其中,酒基不包括调香白酒,但可加入少量以粮谷为原料制成的其他发酵酒。
在业内人士看来,露酒生产历史悠久,以中国特有的"药食同源"为理论,用不同的加工方法生产而成,是我国自成体系的一个酒种,过去露酒一直归于果酒或配制酒,但在实际上工艺其实仍有区别,此次明确露酒定义,有助于从概念上清晰,推动露酒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