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葡萄酒直面痛点 从体制到生产都需再推敲
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水平日益得到提升。最近十年,中国的红酒需求量一直很大,尤其是沿海城市。尽管承受着进口产品抢占市场的压力,但是国产葡萄酒的市场份额依然稳定。让人颇为关注还有其它问题,例如葡萄酒税、葡萄酒生产设备等,这将是中国葡萄酒行业需要直面的问题。
国产葡萄酒现状
在近日举行的第四届"葡界论坛"上,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副秘书长赵禹认为,虽然从海关数据看,进口葡萄酒增长依然较大,但这并不完全代表进口酒在中国的消费额也在同比例增长。近几年,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酒类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对酒类流通行业影响巨大,很多流通企业由于利润受到影响,纷纷调整商品结构。
另外,赵禹还指出,"国产葡萄酒近几年的产量虽没有增长,但据我在一线市场调研来看,其市场份额是稳定的,依然保持在70%左右。国产葡萄酒在进口葡萄酒的挤压下,十分努力,不论产品质量还是市场建设还是营销能力和水平,都有较大提高。尤其一些二三线的品牌,这几年的表现可圈可点。"
关于葡萄酒降税
葡萄酒税是我国葡萄酒产业的痛点之一。世界各主要葡萄酒生产国均把葡萄酒作为农产品,给予多种农业补贴及优惠税收政策,而我国将葡萄酒作为工业产品,征收10%的消费税、17%的增值税、7%的附加税以及25%的所得税。另一方面,智利、新西兰、澳大利亚等葡萄酒主产国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即将全部实现葡萄酒进口"零关税",同时葡萄酒主产国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促销推广力度,客观上挤占了国内葡萄酒消费市场,导致国产葡萄酒在与进口葡萄酒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除了葡萄酒生产企业税负过重,还存在门槛高,审批程序繁琐:要想进入葡萄酒生产环节,先要满足工信部的行业准入条件,然后才能取得食药总局颁发的葡萄酒企业生产许可证。准入门槛还硬性规定了一些不必要的建设内容,增加企业投资成本;国产葡萄园的土地多为集体所有,企业采取租赁居多,这和国外自有土地也大有不同。
关于葡萄酒生产
另一方面,我国葡萄酒装备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例如,缺乏高精尖装备产品,自主发展能力薄弱,关键技术依赖国外,成本高、效益差等。
具体说来,我国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葡萄种植、采收机械、高端筛选、破碎、压榨机械等方面都与国际水平差距较大,模仿、引进技术是装备技术来源的主要途径,缺乏二次开发能力。另外,国内专业生产葡萄酒装备的企业并不多,运营成本高、竞争力不强都是实际问题。近年来,葡萄酒行业进入战略调整期,酒企正在减少投资,葡萄酒技术装备行业受影响很大,技术、经营、人才、资金、管理等方面也临瓶颈,短期内难以全面消除。
小编结语:
我国葡萄酒受进口产品的压制十分明显,在整体经济发展上行压力增强的时期,相关企业既需要明确外部环境以及产业现状,更需要对自身的发展做出规划,盲目自信或盲目悲观都不可取。对于葡萄酒行业发展中存在的"绊脚石",需要从多个方面下手。
伴随食品工业的发展,国家对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的重视,葡萄酒行业有望迎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论是从体制上,还是政策、资金上,行业需要共同努力去创造新的更优质的发展环境。从企业方面来说,如何进一步研发葡萄酒酿造设备,改善葡萄酒酿造工艺,创建强而有力的产品品牌,提供更优质多样的产品,依然是当前及以后发展中的重点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