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惊艳亮相到国际大牌 中间差了啥?
2018年刚刚来到,多个中国名酒品牌纷纷亮相美国时代广场,惊艳世界。从茅台到剑南春、从五粮液到劲酒,在号称"世界十字路口"的纽约时代广场超大屏幕上,一展风采。
"国际化"无疑已成为中国酒业热点议题,那么我们真的走上世界舞台了吗?
尽管在这个春节,"飞天茅台"一路看涨、一瓶难求;尽管白酒股节节高涨、名优白酒零售价普遍回升,但国际市场对于中国名酒而言,依然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在盛装亮相、惊艳世界的背后,仍有长长的空白等待填补。
事实上,这并不是中国文化元素第一次惊艳国际。早在数十年前,巩俐、成龙、李连杰等中国一线明星,都曾惊艳亮相欧美,让诸多粉丝为之追捧。
但与明星个体的热度相比,他们背后所代表的中国影视业,却依然囿于国内。中国电影业在上世纪80年代初次打开国门、盛装亮相欧美之后,距今30多年,仍以"内销"为主。与此同时,以好莱坞为代表的国外电影业,却早已登门入室,成为中国影院的主流。
这背后,是文化鸿沟和电影工业体系的巨大差距。
闯荡国际影坛的中国功夫巨星李连杰曾对媒体感叹,好莱坞电影工业化水准远超中国香港和内地……在市场调研、剧本审核、资本运作、拍摄与后期制作等诸多方面,双方均不可同日而语。
对于力图进入欧美市场的中国白酒业而言,同样存在着文化鸿沟和工业体系的巨大差距。
犹如欧美观众无法为中国电影的叙事内容吸引一样,中国传统白酒在口味上与洋酒的差异同样无法在短期内get到欧美消费者。白酒口味和文化的独特性,决定了其进入国际市场需要整体渐进渗透,非一朝一夕之功。
在目前尚未形成整体文化支撑的情况下,就算茅台等名酒在时代广场频频亮相,也仅是中国酒文化元素的惊鸿一瞥,最多等同于李连杰、章子怡等明星走上好莱坞的红毯,但背后所代表的工业化体系仍差距甚远。
帝亚吉欧、保乐力加等洋酒巨头在资本运作、品牌运营、生产销售等诸多方面所形成的的工业化水准,远超中国白酒同行,单以体量和资本而论,这样的差距,在短期内无法逆转。这在中国白酒试图客场作战的时候,将表现得尤为明显。
中国白酒产业如何提升工业化水准、实现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将是决定国际化成败的一个关键要素。
白酒标准化将成为一个重要因素,因香型、地域的多元化,中国白酒在实施标准上多有不同,而在国际市场对食品类产品要求日益严苛的当下,如何使国内标准在维系各类白酒原有香型特征、风格特征不变的情况下,去适应并接轨国际标准,这成为中国白酒企业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与国际市场接轨,还将体现在对于通行商业规则的遵守和维护,在国内商业环境之中,诸如通过买店等手段实现渠道独占的营销案例不在少数,但这显然与国际商业规则相悖。
此外,相比于已经逐步渗透到国内市场的洋酒巨头而言,中国白酒企业尚未在欧美市场展开营销布点工作,而这些基础工作的规划,则与国外酒类消费市场的特征紧密相连。譬如在国内以宴饮消费、馈赠送礼等为主的消费场景,在欧美将有较大不同,如何适应这些新的消费场景并据此展开规划?
种种空白,有待于盛装亮相之后的中国白酒企业去用心一一填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