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酒网

经销商建群只为抱团采购葡萄酒?

发表于:2024-11-22 作者:中华酒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1月22日,作为一个从事酒类行业20多年的经销商,去春糖找上家是每年的必修课,而每年遇到的都是上游供货商的多、杂、乱,往往乘兴而来,败兴而归,选品成了一大痛点。今年剧情大反转,整个选品过程轻松愉悦,上游供货商变成

作为一个从事酒类行业20多年的经销商,去春糖找上家是每年的必修课,而每年遇到的都是上游供货商的多、杂、乱,往往乘兴而来,败兴而归,选品成了一大痛点。

今年剧情大反转,整个选品过程轻松愉悦,上游供货商变成了少、精、专。感慨之余,将我的感悟写下来,供同行们参考。

我在春糖前就参加了一个经销商团购微信群,入群是朋友介绍,群里的100多人据说都是经销商。群主是位有二十多年经验的业内元老。群里每个月举行一次品酒会,向群员免费开放,品尝的酒基本上是一些大公司的尾货,像是洲际好年、东疆国贸、美多堡等等,同时给一个清库包圆价。

让我意外的是,这些尾货中有很多处在巅峰期的好酒,这些好酒往往是被群员一抢而空,比如一款2008年的里奥哈某酒庄2700瓶单价150元被瓜分;约7000瓶波尔多Cadillac 干红2015 以不到40元的单价被哄抢等等。

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形式:先由资深人员筛选,然后再集体品尝,最后大家联手清库拿到好价格,进口商也甩了包袱。每成交一笔生意,每家交300元服务费,收费并不高。

这次群主和群员约10 多人参加了春糖。包括我在内,很多群员都和群主一齐选品。群主每天只选择非常少的几家专业度高、有规模的展台参访,上游被群主过滤了一遍,由多变成了少,每天只跟3-5家恰谈,能深入交流,更容易达成协议;即使是这些经过筛选的上游,我们也优中选优,由杂变成了精;因为我们集中采够能够达到足够的量,也和一些进口商达成了独家专营的协议,由杂变成了专。

据说过去也有人搞过经销商集采,但很快就夭折了;这次的集采使用了微信群的交流方式,公开透明,群主也会把进口商的联系细节直接交给经销商,一批经销商共享了一些业内行家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真正好的产品被发掘出来,进口商也能一次得到大批新客户和大量订单,这个结果是各方皆大欢喜。

所以,我个人认为,这种经销商集采的模式会有很强的生命力。明年的春糖,你要不是某个集采群的群员,可能都不好意思露脸了吧?

WBO点评:

经销商集采分销不是新事物,早在2008年8月多位上海酒商就成立了"聚龙国际经贸发展有限公司"进行集采分销。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集采模式变得门槛更低,沟通效率更高了。

但这种模式是否具有复制性以及长期运行,却有酒商有不同看法。

优自西方精品酒供应链CEO吴湘华指出:这种模式最大的难度是酒商之间的协同效应,人数不多还不难,人多了很难从时间和品种上实现协同。其次采购尾货的方式也会让供应链不稳定,参与者缺乏安全感。第三、300元一单的收费并不能覆盖平台的销售费用,收费少意味着平台发起者责任也少,出了问题加入平台的酒商承担的风险要更大。这种模式长要期运作必须不能是松散联盟,需要有固定的人员、场所和预算。

安徽百川集团进口酒事业部总经理陈如兴认为:这种模式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对于营业规模不大的,对国际采购和葡萄酒不是特别熟悉的酒商有一定作用,大家类似于抱团取暖,但是比较难大范围推广。目前平台方的盈利模式还是不清楚,估计是今后采购规模做大了可以向进口商收取一定的佣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