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与酒文化
杯中之物、青梅煮酒、金貂换酒、灯红酒绿、琼浆玉液、酒囊饭袋、如醉如痴,细细数来,我国带酒的成语不胜枚举。剖析这些成语,对全面了解中国酒史与酒文化现象大有裨益。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这些带"酒"的成语,有的反映了"酒之礼",即以酒作祭祀,如斗酒只鸡、只鸡絮酒。有的表现了"酒之交",也就是酒的交际功能,如醉酒饱德、醴酒不设。有的则是状"酒之乐",如酒酣耳热、对酒当歌。有的又是写"酒之醉",如酩酊大醉、我醉欲眠。还有的是指出"酒之误",也就是过分沉溺于酒而带来的负面效应,如花天酒地、醇酒妇人。而更多的则是以酒设喻,借以说明某种事理,如"乞浆得酒"是形容得到的比期望的还要多要好;"以酒解酲"是比喻治病或除弊的方法不对头,反使弊病加深。"哺糟啜醨"则是说放弃了原则,转而同流合污,等等。
有意思的是,有的成语表面上看虽然不带"酒"字,但暗地里却是"酒气袭人"。这几分几种情况:有的是因与酿酒之物有关而使人想到了酒,如"糟糠之妻";有的又是通过动作、状态表示了酒,如"浅斟低唱";还有的是以美好的形质来指称酒,如"交杯换盏"、"移樽就教"、"一觞一咏"、"觥筹交错"、"飞觞举白"、"浮一大白"等。
带"酒"的成语不仅数量不少,而且和其他的许多成语一样,它们往往出自于一个个精采的故事,这更使得"酒趣"盎然,同时也更耐人玩味。拿"我醉欲眠"这个成语来说,它讲的就是陶渊明喜欢喝酒,这在历史上是有名的,每当有人造访,不论贵贱他必设酒痛饮。一旦他先醉了,他就告诉客人:"我醉欲眠,卿可去。"也不管别人是否还想再喝,充分表现了为人真率的性格。对此,唐代的李白十分赞赏,在《山中与幽人对酌》一诗中就曾写道:"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再比如"饮鎚自醉"这个成语,是用来嘲讽那些爱钱到了不顾羞耻的人的。这同样也有一个故事。唐代有个叫苏五奴的人,他的妻子张四娘能歌善舞,经常被人邀去作"三陪",而苏五奴每次都要一同前往。为了防他碍手碍脚,别人往往要用酒先将他灌醉。对此,苏五奴心知肚明,索性把话挑明了:"但多与我钱,饮鎚子亦醉,不烦酒也。""鎚",古时的一种蒸饼。用今天的话来说只要给钱,苏五奴这个人就很乐意让自己的老婆卖色,所以无需用酒灌,吃蒸饼也能醉,事实上就是装作没看见。由此也可见出,要钱不要脸的人,从古至今都有。此外,"使酒骂座"说的是殷纣的故事,等等,例子很多。
从酒文化看成语,从成语看酒文化,并从中透视这个历史、这种文化现象与汉语成语之间的关系,值得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