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酒网

苏轼的酒量如何?

发表于:2024-11-25 作者:中华酒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1月25日,说到苏轼,我们可以马上想到他的诗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那么"把酒问青天"的苏轼酒量到底如何呢?苏轼堪称史上最杰出的小酒量大诗人。他曾经说过,自己平生有三样事情不如别人:著棋、吃酒、唱曲。至少可

  说到苏轼,我们可以马上想到他的诗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那么"把酒问青天"的苏轼酒量到底如何呢?苏轼堪称史上最杰出的小酒量大诗人。

  他曾经说过,自己平生有三样事情不如别人:著棋、吃酒、唱曲。

  至少可以肯定地说,苏轼的酒量确实不怎么好,年轻的时候也不是很喜欢饮酒。他自己在诗文里多次申明这一点 --"我本畏酒人,临觞未尝诉"。

  年轻的时候因为身体原因不能饮酒--"少年多病怯杯觞,老去方知此味长"。

  但是后来还是渐渐喜欢上饮酒了--"我虽不解饮,把盏欢意足"。

  苏轼性格豁达,喜欢交朋结友,日常应酬也很多。迎来送往,总免不了觥筹交错,亲友小聚,苏轼不可能不喝酒。《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湖楼醉书》……光是看这些诗题,就知道苏轼是会饮酒的,而且渐渐有了酒瘾。他在《答李邦直》中写道:"径饮不觉醉,欲和先昏疲。"

  苏轼也与亲人饮酒,苏轼所作《游白水书付过》记他与儿子苏过饮酒,在夜游之后,他们"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 描述了自己和小儿子苏过泡温泉和游览佛迹院的一天,到了江边,此时月亮出来,江水击打着,用双手捧着象碧玉般的水。回到家已是二鼓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有种萧索感,再也睡不着了。

  苏轼喝酒,能注意掌握分寸,即使醉了,也往往处于一种似醉实醒的状态,或者叫作酒醉心明白。在一首《饮酒诗》中,他说:"吾饮酒至少,尝以把盏为乐,往往颓然坐睡,人见其醉,而吾中了然,盖莫能名其为醉其为醒也。"俗话说"酒醉真君子",仿佛可以从苏轼找到一个注脚。苏轼赞同庄子的看法,认为要做高人达士,应该"全酒未若全于天"。 苏轼曾提到《庄子·达生》里"醉者坠车"的典故,说醉者坠车伤而未死,全在于醉者心中未存有生死惊惧的缘故,一个人得"酒"之力尚且如此,若得"天"之力就更能"全生"了。 人本来就是解脱的,追求"全于天"和追求"全于酒"一样,都是无用的妄想强求,人只要认识到自己与生俱来的自由,无论追求什么"全",都是头上加头,多此一举。

  这就恰像陶渊明,本不识音,却置琴于室,弦徽不具,朋侪相聚,抚弄一番,不管它有没有声音,只是图个高兴。在《浊醪有妙理赋》中他又说:"人之齐圣,匪昏之如。"意谓人要达到齐圣的境地,酒气喷人,昏头胀脑是不可能的。这样的见解不同凡俗。

  苏轼在《超然台记》中写道:"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意思就是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充饥。以此类推,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

  虽然苏轼酒量一般,但是我们可以从酒中品出他的人生哲学,随遇而安、豁达乐观。这八个字说来简单,但要用一生去践行却不易。现在的社会给人太多附加的东西,这些东西总是牵绊人的脚步,让人瞻前顾后,在追求的道路上不免要畏手畏脚,久而久之也就忘了初心与本真。其实人生在世,本没有那么多的观众去一辈子欣赏自己,只有自己忠于自己,或是不都是的自己,为何不肆意洒脱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