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酒网

感动酒业人物:茅台教父季克良

发表于:2024-11-25 作者:中华酒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1月25日,2月14日晚,"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正式揭晓,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播出。郎平、屠呦呦等获奖,然而对整个酒行业来说,其实也存在这么一些感动酒业的人物,比如茅台教父--季克良。1939年4月,季克良

2月14日晚,"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正式揭晓,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播出。郎平、屠呦呦等获奖,然而对整个酒行业来说,其实也存在这么一些感动酒业的人物,比如茅台教父--季克良。

1939年4月,季克良出生在江苏南通一个普通的小乡村,父母亲都是农民,当时生活条件很是困难,据他回忆说也正是因为条件艰苦父母才将他过继给了季家。季克良从小就学习刻苦,父母们也非常重视他的学习,后来他1959年参加高考,进了无锡轻工业学院,当谈到为何选择这所学校就读时,季克良说,当时择校以离家近为原则,选择这所大学,只因 "路费便宜"。

在无锡轻工业学院季克良选择了食品发酵专业,同时也选择了与酒相关的人生。

虽说先有茅台后有季克良,但季克良的研究成就了茅台。

1964年,季克良和夫人作为技术研究人员被一起被分配到贵州茅台酒厂。相较"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江南温情,原始而豪放的喀斯特高原"气候和土壤完全不同,加上一吃就流鼻水的辣椒、破旧不堪的厂房设施" ,季克良难免水土不服。

初到茅台酒厂那年,他的工资是每月四十二块五,茅台酒的产量只有200多吨,市场价是三块六毛钱一瓶。因为经营不力,总人数仅300余人的酒厂开始把工人往外调,1964年一整年,酒厂总亏损八十多万。亏损状况一直持续到1977年,时任仁怀县县委书记的周高廉担任厂长,茅台酒厂才扭亏为盈。

梦想遭遇现实,或许总有几分不堪。但当不同的酒香伴随赤水河谷的微风徐徐吹来,飘入心间,季克良坚定地告诉自己"做一名优秀的酿酒师是我的梦想"。

他开始潜心投入茅台酒工艺的研究与改良。初步了解茅台的季克良发现,茅台的酿造工艺有很多神秘之处,多用女子"伏天踩曲"。而且,几乎所有的重要工序都与炎热连在一起:高温制曲,高温发酵,高温蒸馏。还有修禅悟道般的漫长过程:堆积发酵,入池发酵,7次取酒,9次蒸煮……这与他在大学课本上学到的并不相同。

季克良说,那时一头扎进生产车间,整日和工人在一起,3年时间,每天长达十来个小时的劳动,工作强度至少是现在工人的两倍。

从投料、蒸煮、制曲到堆积发酵,每个环节都需身体力行。高温作业环境下,衣服从没有干爽过。"背酒糟时因重心不稳常常摔下酵池,烤酒时常累得晕过去。"直到把茅台酒的每一个科学的、传统的工艺细节都融入自己的血液。

回忆过去,季克良认为,那段磨炼也令他彻底顿悟到茅台的精髓。

此后,伴随周恩来总理的"茅台外交",国际舞台上形成了一股"茅台热",茅台的产量一年比一年多。季克良也从1973年开始转到生产科,负责生产技术方面的工作。1978年,茅台实现了十七年来第一次赢利。

成绩突出的季克良慢慢从副科长、副厂长一直到1983年做了厂长。"一级一级都不放我了。"他说,"先是厂里不放,后来是轻工厅不放,再后来是省委不放。"

为了留住他,茅台酒厂厂长邹开良曾在一年春节前几天不远千里来到季克良的家乡,看望他的养父,并动员他们来贵州生活。

到1998年,和国内其他酒企一样,茅台集团遭遇亚洲金融危机,销售大幅下滑, 原本车水马龙的茅台酒厂门口顿时门可罗雀。季克良临危受命,出任茅台集团掌门人。他很快作出决策:全员跑市场卖酒。打响了茅台从计划经济迈向市场经济的"决定性一战"。任期内,不仅茅台酒销售持续增长,还实现了茅台股份公司的上市,茅台集团总资产也由20多亿元增至400多亿元。

久而久之,季克良成了茅台的"活招牌"。

超过六十岁法定退休年龄后,在国资委的要求下,季克良已经数度延长任期。2011年10月,季克良从董事长的任上退下的时候,茅台酒产量达到了3万多吨,茅台集团的在职员工总数达到了近一万人,销售收入达到两百四十个亿。之后季克良一直担任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集团)董事、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贵州省酒业高级技术顾问、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集团)名誉董事长、技术总顾问。

2015年8月,季克良正式退休。

季克良说,自己从工作到现在累计喝了2吨茅台,有人算了一笔账,按照市值估算,他喝的茅台酒价值300万。即使这样,也没有人大惊小怪。现年77岁的季克良,已然成为白酒行业的泰斗之一,被人形容为"杏花烟雨风骨,乌蒙磅礴气势"。

在半个多世纪与茅台打交道的时光里,季老经历了太多,同时也赋予了茅台太多感情和精力,他已经成为茅台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名字与茅台将紧紧连在一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