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酒网

酒类市场价格管理不妨分类控制

发表于:2024-11-25 作者:中华酒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1月25日,近日,国家发改委约谈几家酒业巨头,强调维护价格稳定。其中,白酒价格近期的轮番上涨被指不妥当,遭到了批评。此次约谈的一个背景是,在白酒业龙头茅台宣布1月1日起平均涨价20%之后,3月份一周就出现了3家酒

近日,国家发改委约谈几家酒业巨头,强调维护价格稳定。其中,白酒价格近期的轮番上涨被指不妥当,遭到了批评。此次约谈的一个背景是,在白酒业龙头茅台宣布1月1日起平均涨价20%之后,3月份一周就出现了3家酒企宣布提价的情况,而此前一段时间,雪花啤酒、青岛啤酒和燕京啤酒等啤酒企业也被指在部分区域市场进行了提价。
在市场经济中,如果不存在行政性垄断的话,自主定价属于企业的一种基本自由。市场经济作为一种配置资源极为有效的制度,就在于价格信号最能够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如果价格被人为管制,其评价资源稀缺性的功能也就随之丧失了。故而,若非极特殊的情形,一般不宜直接以行政命令来管制价格。
影响企业改变产品定价的原因很多,单就提价而言,成本上升了企业不免会提价,但企业要是不具备足够控制市场份额的能力的话,提价势必导致需求减少,成本上升也并不是提价的必然理由。在竞争非常充分的市场里,没有一家企业能涨价后能继续维持原有的市场份额,因此企业是不敢轻易涨价的,否则很可能被市场淘汰,这种市场竞争带来的压力远比任何的外在干预更有效。
但真实市场比简单的理论逻辑要复杂得多。例如在酒类市场,高端白酒市场并不是充分竞争的,茅台、文章来源华夏酒报五粮液等品牌面临的竞争相当不充分,因其产品的高度不可替代性,高端白酒尤其是茅台的市场份额不可动摇,在高端市场上,茅台的价格弹性极小,即便是茅台大幅度提价,也不会减少多少需求。甚至,茅台酒高不可攀的品质和价格,使得茅台酒具有了奢侈品和炫耀品的性质,对炫耀性的商品来说,消费者消费此类商品可能更看重其"身价",因其价格的上涨,能更大程度上将其与普通商品区分开来,从而强化其奢侈品属性。
因此,随着茅台价格的上涨,可能会增加高端消费市场的认同从而导致需求的增加,出现"价格越高,卖得越好"的现象,这就给了企业不断提价的机会。
对于这类炫耀性商品是否应该管制价格,目前争议很大。经济学家周其仁前不久讲了一个"伊拉克蜜枣"的故事:1962年我国货币发行过多,市场价格快速上涨,当时的市场供应严重不足,无论是高端商品还是普通商品,都呈供不应求的局面,于是特地增加了几种高端商品的供应并提高其价格,其中一种是伊拉克蜜枣,借此很快就回收了大量的货币。这个故事与今天的市场情形并不相同,今天的市场总体上呈供过于求的状态,但这个故事还是可以说明,在出现了价格上涨的局面时,高端产品的价格不妨放开,因为高端产品价格上涨对普通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影响极小。
啤酒市场格局与高端白酒有所不同。如今的啤酒市场,除了少量的区域性品牌占据了一定的区域性市场份额外,基本上是几大品牌占据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这使得啤酒市场具有了"寡头垄断"的事实性质。在寡头市场上,企业是不敢随意提价的,因为寡头市场还是有竞争的,一旦某家企业提价就可能大幅度丧失市场份额,即便是成本上升了,企业通常也不敢率先提价。但在寡头市场,企业之间也能够很容易地联合起来进行价格串谋统一提价,如果发生几家企业同时提价的情形,这就不符合市场规律了,更大的可能是企业之间进行了串谋。而价格串谋是抵消竞争的行为,是违背市场效率原则的,因此,价格串谋一向是各国市场监管的重点,监管部门是有必要对此进行调查的。
啤酒作为一种日常消费品,其价格提高会影响普通消费者的生活,理应关注啤酒价格的波动。直接干预价格通常是不可取的,以"约谈"的方式提醒企业提高管理技术水平、加大产品供应来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是一种颇为艺术的调控方式。而对企业来说,在原材料价格上涨时,若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消化涨价能力,固然是企业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而更大的意义在于,这同样也是提升品牌号召力的绝好机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