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中小葡萄酒企业走自己的路
持续近10年之久的""商标诉讼案,业已尘埃落定。10年"三字之争",换回终案结论只这一句话---包括张裕公司在内的全国7家葡萄酒企业,可使用""商标生产和销售葡萄酒。
作为中国葡萄酒行业有史以来影响的一次商业纠纷,其倒下的"骨牌效应"却不断持续、变向。由于历史渊源,全国此前生产以""为名的产品有40多家,山东省内占20家,其中烟台地区占16家。
侵权商标之殇,产业如何不伤?
今年5月13日,山东烟台工商部门召开紧急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注册商标维权行动方案。
同一时日,各县市区工商局拿到一纸"军令状":自该日起至6月底前,按照先生产领域、再流通领域的顺序开展""商标维权专项行动,对违法侵权行为给予严厉打击。
蓬莱工商部门旋即抽调执法人员20多人,分成5个检查小组,在辖区葡萄酒生产领域、流通领域以及商标印刷企业中开展了全面排查摸底。
蓬莱市工商局副刘大杰告诉记者,在五月份的行动中,他们摸排葡萄酒生产企业34户,发现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葡萄酒10197箱,侵权标识近42万套,侵权包装箱29678个,侵权标识及包装箱3000余套!
"一头牵着为数众多的成长性企业,另一端则连着更庞大、数以万计的产业农民。"蓬莱市工商局王建波陷入深思:当前开展商标维权专项行动十分必要,无论是对保护当地葡萄酒产业,还是对树立蓬莱产区葡萄酒形象都大有益处。不过,这场特殊的商标维权,如何能既维护""的声誉,又尽量减少对企业和农民的伤害?
这种考虑,也正是蓬莱市隐隐担心的一个现实。
作为"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之一和"中国葡萄酒名城",葡萄酒产业已成为蓬莱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目前,该市已拥有葡萄酒生产企业70多家,葡萄种植面积达15万亩,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5万多人!
在工商部门看来,部分葡萄酒企业使用的""商标均未得到授权,都属于商标侵权行为,其中不乏代表蓬莱产区形象的本地名优葡萄酒企业,一旦冠之以"制假售假的侵权企业",这些名优企业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树立的葡萄酒品牌将毁于一旦,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兴衰,关系企业的发展、农民的利益,更关系蓬莱产区的声誉和社会和谐稳定。由来已久的""之乱,如何在铁腕治理行动中,实现让"侵权商标之殇,产业发展不伤"?
展开铁腕行动,实行柔性执法
在与蓬莱市主要领导和烟台市工商局领导沟通汇报后,蓬莱市工商局很快开展了""商标维权专项行动。在行动中,他们确立起一大工作原则:柔性执法。
铁腕执法须"绕指柔"。蓬莱市工商局公平交易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检查情况看,这些涉嫌侵犯""商标的葡萄酒企业,既有个别为经济利益而恶意侵权的,又有为消化库存包装节约成本的,其中不乏当地的一些名优骨干葡萄酒企业,如果不加鉴别,单纯采取严打、重罚的"一刀切"模式进行处罚,必将影响部分葡萄酒企业乃至葡萄酒行业整体的正常发展。
那么,"柔性执法",当作何解?其一,对既往非主观故意的违规企业,不采取查封、扣押、罚款的措施,鼓励企业自主改正生产经营行为,具体工作中,注重宣传商标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并及时向侵权企业下发了"行政指导建议书",提醒侵权企业今后不得继续从事侵犯""商标权的行为,对库存的侵权葡萄酒、侵权标识及包装物给予销毁处理,对已经流入销售市场的侵权葡萄酒进行召回。
"据我们了解,虽然一些得到授权的葡萄酒企业可以继续使用''商标,但是像长城和威龙这样的葡萄酒企业,从树立自身品牌形象的角度出发,正在有计划地削减使用''商标的产品份额,逐步对''商标的依赖。"刘大杰认为,这为当地发展葡萄酒产业,塑造自主葡萄酒品牌提供了启示和参考。
舍弃"傍名牌",销量增加两成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蓬莱当地各葡萄酒生产企业均已按工商部门要求改正了生产经营行为,本地市场上所有侵权产品均已下架、召回,部分名优企业,如蓬珠酒业有限公司、华鲁酒业有限公司等率先对原有库存的侵权商标标识和包装物进行了销毁,并投入资金更换启用了新的包装。
10月30日,夜暮西沉,位于蓬莱市园艺场内的一家葡萄酒企业的厂房内忙碌异常,来自深圳一家大企业的6万箱红酒订单飘落于此。还是在几个月前,这家公司红酒产量的2成,来自""。而今,舍弃"傍名牌"的举动,让他们实现前三季度产值突破1个亿,销量同比增长20%,除西藏以外,销售地区覆盖全国!
"上世纪80年代,我们开始制造红酒,由于品质好,许多大企业选择我们做贴牌,那时,一瓶酒只赚取5毛钱。而今,''的舍弃,更让我们坚定了走自有品牌之路!"企业总经理李茂林自信地告诉记者,现在,该企业旗下红酒拥有超过60个种类,最贵的一种市场售价超过4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