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葡萄酒投资看葡萄酒消费进入爆发增长期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人对葡萄酒的需求已经从品鉴升级到投资。最近,中国首个葡萄酒投资基金问世,计划募集10亿元人民币投资于法国波尔多和勃艮第这两个葡萄酒生产区的佳酿。中国葡萄酒业巨头张裕与中国银行合作推出国内首个历史题材的红酒理财产品。有分析认为,葡萄酒投资在中国的出现说明,中国的高端消费人群达到一定数量,中国市场的葡萄酒消费呈现迅猛增长。
据了解,张裕最近推出的红酒理财产品是为纪念2012年张裕成立120周年、孙中山批准成立中国银行100周年及孙中山先生题赠张裕公司"品重醴泉"100周年。这款理财产品包括一款收益集合信托产品和一款银行理财产品。其中,收益集合信托产品的认购起点为108万元一组,仅面向中国银行私人银行客户发售,投资期限为18个月,购买的客户拥有年化率7%的现金兑付权或提取红酒实物的双重选择。另外一款银行理财产品将销售起点金额定为18.8万元。据张裕公司总工程师李记明博士介绍,酿造这款张裕百年酒窖干红的葡萄来自烟台产区,每株葡萄树均达到25年以上黄金树龄。目前每年最多生产6万瓶,酒瓶颈标上标示有每瓶酒的收藏编号。
其实,从2008年到现在,中国市场上几乎每年都会出现葡萄酒投资理财产品,多是红酒厂商与银行合作推出的。这种形式目前还属于中国特色。《葡萄酒鉴赏》杂志主编陈耀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葡萄酒投资的方式在不同地区有很大差异。比如,法国波尔多地区为加快资金回笼,每年定期举行期酒交易活动,出售桶装期酒。但勃艮第地区由于产量少,很少举行类似活动,而是采取拍卖会的形式单瓶拍卖该产地的酒。美国一些酒庄则多实行注册制、会员制,只有会员才有资格购买酒庄的期酒。陈耀明认为,中国葡萄酒投资与银行合作推出理财产品,主要是因为中国没有成熟的二级市场和中介,如果投资者购买了葡萄酒,升值后很难找到转售平台。在这种情况下,与银行合作推出葡萄酒理财产品,收益本金有保障,对投资者来说风险相对小一些。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私人银行部投资顾问团队主管孙清云认为,中国葡萄酒消费还处于初级阶段,普通百姓对葡萄酒的价值判断还没形成,对3000多元一瓶的葡萄酒很难产生需求。有能力有意愿投资高端葡萄酒的往往是富有人群。葡萄酒公司与银行合作,可以迅速地找到目标客户。
葡萄酒投资之所以得到投资者的喜爱,或在于它的稀缺性、或在于它难得一遇的年份、或在于它特的主题和寓意。除此之外,能长期存放是其最重要、最基本的特点。陈耀明说,判断一种酒能否长期陈年,没有量化的标准,只能靠品鉴,看酒的色调、味道是否平衡。一般来说,如果新酒入口的感觉很圆润,就可能说明其不适合长期陈年。如果酒的口感较重、很有力度,甚至有点缺陷比如发涩反而更好,这样存放一定时间后,酒的结构和口感等各种元素会逐渐达到最佳状态。一般来说,新酒放15年左右喝比较好。更好的酒50年到70年后是最佳饮用期。
最近几年虽然世界经济不景气,但葡萄酒投资的平均收益率始终保持在12%到15%左右。也经常有好的投资收获甚至十几倍于原始价格的情况。陈耀明说,1982年的拉菲红酒1983年的价格约合215元人民币一瓶,2000年约合6000多元,今年则涨到6.8万元一瓶。孙清云表示,葡萄酒投资与对冲基金投资、艺术品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一样,属于另类投资产品。但目前私募股权投资参差不齐,水分很大,没有红酒稳妥。而艺术品投资真假难辨,价格被推得过高。其他金融产品投资多与经济形势挂钩。相比较而言,葡萄酒投资相对稳定,如果从厂家购买品质有保障,作为奢侈品消费,其对经济形势的依赖性没那么敏感。
当然,葡萄酒投资与任何一种投资一样,都是有风险的。陈耀明认为,风险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投资者委托的机构不可靠,投出的钱收不回来;二是储存不当使酒的品质被破坏,价值降低;三是对酒的评价出现偏差,比如一开始认为这种酒应该很好,但后来发现表现一般,收益低于预期。
葡萄酒投资的热潮往往是与经济状况挂钩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和日本的经济高速发展,对波尔多葡萄酒形成大量需求。期酒形成热潮就是从那时开始的。现在,香港的葡萄酒投资交易量位居全球,就是因为其面向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内地经济快速增长,葡萄酒消费迅速崛起。葡萄酒及烈酒商贸展VINEXPO最新报告称,中国葡萄酒消费量过去5年间增长一倍多,预计到2014年的总销售额达60亿美元,中国将成为世界第六大葡萄酒消费国。陈耀明说,随着中国人对社交以及健康需求的上升,普通百姓下班后买瓶红酒的大有人在。而富人的葡萄酒消费则从之前的品鉴逐渐过渡到收藏、投资阶段。随着葡萄酒消费的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下一步,普通百姓可能逐步进入到葡萄酒收藏投资境界,二级市场及葡萄酒投资和中介的专业机构也会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