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业酱香“热”中的冷思考
面对近年来蜂拥而上的资本酱香博弈,如火如荼的酱酒产能"大跃进",以及愈演愈烈的白酒酱香"热"潮,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应该冷静思考,理性认识,不能一味冒进。
四川省酿酒研究所副所长杨官荣向《华夏酒报》记者表示:"我们要看到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任何东西都有其优劣势,酱香型白酒也同样如此。就口感来说,许多消费者并不很习惯,在消费结构升级带动的消费需求多元化时代,在酱香白酒资源稀缺情况下,许多消费者盲目跟风消费,并不等于是有了消费酱酒的忠诚度。一旦市场上酱酒多了,不稀缺了,还会不会这样受青睐、追捧?另一重要方面,酱酒目前的产能短缺吸引了各类资本的蜂拥而来,一窝蜂跟着做,殊不知酱酒生产周期长,占用资金大,需要持续不断地大量投入,不仅仅是硬件的生产实施、原辅材料投入,还包括品牌打造、人才、工艺技术等方面的软件投入,这就要掂量自己的实力和耐性。如果资金投入跟不上,生产工艺不成熟或储存期不满就灌装投入市场,那将是对酱酒行业灾难性的损害。这需要投资者冷静思考,理性认识。"
四川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院(国家酒类及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钟杰则从另一层面表达了对资本大举进入酱香白酒领域的担忧:"白酒是一个传统行文章来源华夏酒报业,同时也是一个高度分散的行业,因为有利可图,大量资本纷纷涌入。资本进入,加速了行业整合,同时将其它行业的优秀人才及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经验也带进来,推动白酒行业的快速发展,这是积极的方面。但白酒,特别是酱香型白酒,是高度依赖环境、生态酿造的地域优势特色产业,这种产业是以保护环境为前提来实现产品持续稳定和优质的。因此有必要提醒和资本方,一是要充分认识白酒行业的本质属性和特点,注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创新,否则就容易步入误区,改变酒品的滋味及走向,对酱酒产业造成伤害;二是在大力发展酱酒产业的同时,一定要把保护环境,建设好环境放在首位。也就是说所有建设、产品开发项目必须满足环境保护的需要,一旦'水、土、气、气、生'的生物多样性的'大生态'环境被破坏了,将无法产品的优质、安全。那么所有'建设长江上游名酒基地'、'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未来十年白酒产业看贵州'等等宏伟蓝图也就失去其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