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酒网

2011,中国啤酒产业持续增长

发表于:2024-09-20 作者:中华酒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9月20日,2011年,我国啤酒产业虽然受生产成本上升和市场供大于求的双重压力,但通过结构调整、科技进步、节能降耗等有力措施,努力转变增长方式,啤酒产业仍呈现出持续稳定增长的发展势头。据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统计资料显

2011年,我国啤酒产业虽然受生产成本上升和市场供大于求的双重压力,但通过结构调整、科技进步、节能降耗等有力措施,努力转变增长方式,啤酒产业仍呈现出持续稳定增长的发展势头。

据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统计资料显示:2011年1月-11月,啤酒行业完成产量4612.62万千升,比上年同期增长9.87%;总产值1433.3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67%;2011年1月-10月,啤酒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362.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79%;完成税金总额166.6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07%;实现利润106.4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77%。

啤酒产量连续10年保持世界。

产业整合优势持续显现

啤酒是中国酿酒业中集中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通过近十几年来的集约化产业整合,企业数量逐年减少,行业资源向优势企业和品牌集中,这种态势在2011年表现更为突出。资本整合的直接效应是集约化经营的规模效益呈现出继续放大的特征。

从四大集团、100万千升以上的7家、20万千升以上的28家三个档次啤酒生产企业的主要经济指标来看:四大集团的产量占到全国啤酒总产量的60%左右;三种规模的企业集团各项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销售收入、税金和利润总额占全国总额的比例均高于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单位(千升)产品销售收入和单位(千升)产品税金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幅度较小,但单位(千升)产品利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幅度较大,而且规模越大幅度则越大。

"由此可见,规模企业的盈利水平提升并非主要源于售价的提高,而是来自于规模化后的整合效应。集团化的规范管理具有渠道统一、资源共享等优势,从而使生产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提高,且规模越大,经济效益趋向越好,对行业经济效益的贡献度也越大。"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啤酒分会秘书长何勇向记者分析说。

并购呈现"洼地效应"

2011年,国际、国内啤酒巨头新建工厂的步伐明显减弱,无论是并购和新建工厂的频率还是总体规模上,都弱于前几年。何勇分析其中原因说:"一方面是大集团的布局战略即将进入收官阶段;另一方面是啤酒巨头经过快速扩张后,新增产能过速,有待消费市场的消化。"

近年来,河南与西部市场成为诸多大集团角逐的战略要地。在河南,燕京啤酒2.27亿元收购月山,华润雪花收购悦泉、奥克,百威英博投资27亿元在新乡卫辉建100万千升新厂,接着又与维雪签订了收购协议。在西部地区,华润雪花在西藏建厂、燕京啤酒和金威啤酒在四川建厂,百威英博在四川资阳的工厂于2011年5月投产,嘉士伯控股了原属重啤集团的7家西部工厂等。

这体现出了国内啤酒企业扩张并购的市场"洼地效应",在国内再也难以找到如此集中可并购资源的时候,河南和西部就成为了必然。

何勇认为:"可以预见的是,待河南和西部市场的整合结束后,各大啤酒集团的战略布局将进一步放缓,并购频率也会降低。为了全盘的完整性,各大集团将从初期并购阶段的'买市场',中期扩张阶段的'打市场',向各自优势区域的拾遗补缺'建市场'和向竞争对手的优势区域互相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争市场'转变。"

调结构提升盈利水平

近年来,啤酒产品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丰富了啤酒品种的同时,也满足了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这主要体现在产品包装的分类变化与口感指标的特色化和差异性引导消费潮流方面。

产品包装多样化。随着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啤酒企业把竞争的焦点聚集到消费者身上,紧跟消费趋势,程度地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从啤酒产品的包装形式上看,我国啤酒产品仍以瓶装酒为主,但到2011年,瓶装酒的占比已连续5年出现下降。啤酒行业通过科技进步有效改变了产品包装结构,如开发PET瓶包装形式,增加易拉罐、桶装酒比例,降低玻璃瓶装酒比例,减少瓶装酒容量,以逐步淘汰640ml瓶包装形式、增加500ml以下的瓶装酒比例;以缩小包装体积,降低包装高度,方便消费,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安全性,扩大高档酒比例,不断提高行业的经济效益。

产品口感特色化、差异性发展渐成热点。据何勇介绍,2011年,啤酒行业各种形式的感官品评活动渐受热捧。这是因为啤酒产业国际化进程比较早,其技术装备、工艺配方等方面都很透明,这与其它酒种有很大不同,关键在于工艺控制和管理。

为避免或减少同质化竞争,就需要通过寻找和挖掘各自的口感特色来进行差异化竞争。因此,许多企业开始重视产品口感特点的研究和培养啤酒的感官品评人才,并积极组织和参与各种形式的行业品评活动,通过宣传,彰显自身品牌的口感特色和优势,提升品牌竞争力,以获得消费者的持久忠诚度,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技术进步产生效益

进入2011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资源价格上涨是大趋势。从目前来看,整个啤酒行业还没有形成提价趋势,那么,节能降耗则是企业降低风险的最有效途径。

2011年4月25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酿酒产业'两化'融合、'两型'企业战略推进论坛"上,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运营总监王彩红介绍了青岛啤酒"建立节能减排长效机制,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做法。围绕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主题,突出三个重点:一是追求卓越的啤酒品质,夯实企业节能管理的基础;二是源头削减和过程控制资源消耗,实现资源节约化;三是以资源利用效率化为重点,对生产过程及其服务过程中的各种副产品进行资源化回收利用、梯度利用、综合利用、循环利用。

而燕京啤酒在节能减排方面则注重整体过程控制,突出资源的循环利用效率,加大啤酒副产品的开发力度,使废物变废为宝,减少污染排放,美化环境,在两型企业创建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优势。

近年来,啤酒行业通过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进步,狠抓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水、粮、电、煤等原辅材料消耗大幅度降低,其中水耗降幅,为7.5%,依次是煤耗、电耗和粮耗,降幅分别为5.1%、4.1%和0.1%。各项消耗指标均继续呈现出算术平均数(企业平均)高于加权平均数(产量平均)的现象,两者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由此也更加凸显了啤酒行业规模效益的特点。

我国啤酒行业技术装备发展也明显加快,同时,国产啤酒酿造装备的水平也有了很大进步。以前以进口设备为主,现在以国产为主,改变了单纯依赖进口装备的历史。如国产化的新型煮沸锅、50000瓶/小高速灌装机、高速回转式不干胶签贴标机、啤酒瓶自动理瓶机以及规模化膜式错流过滤机等设备在啤酒行业中得到不断普及和应用,新建工厂的陆续投产和国家对节能技术装备的大力扶持,也促进了行业整体装备水平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

2011年,啤酒行业共有四家"两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获得国家首批清洁生产示范企业项目补助资金,这也例证了国家对啤酒行业科技进步和节能降耗工作的肯定和鼓励。

未来将增速变缓、增效显著

我国啤酒产业一直走在市场经济前列,是充分市场化的体现,国际化和开放性决定了我国啤酒产业将长期稳定增长的行业发展格局。

在谈到今后啤酒行业发展趋势时,何勇表示,从增长方式来看,未来5年,啤酒行业增量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在大中城市和发达地区则通过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来提升效益。增速将会变缓,但肯定会增长,其核心驱动力在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加上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均消费量的增加,啤酒行业将进入基数变大、增速变缓、增量稳定、增效明显的发展阶段。

而从产业结构上来看,未来并购的频率和新建工厂的速度将逐渐减缓,在经历了发展期阶段后,正在逐步走向成熟期。四大集团的产量和市场份额仍将继续增加,下属工厂数量也会增加。当全国啤酒总产量不再增长或者小幅波动,四大集团的产量占到总产量的80%以上,企业数量变化不大,没有"价值洼地"可供争夺时,我国啤酒产业才算是真正步入了成熟期,形成以行业龙头为主体的寡头竞争格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