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国内灌装冒充原瓶进口 消费者买酒看花眼(二)
揭秘:保税区成分装酒"保护区"
近年来,沿海多个城市都为进一步发展进口贸易而开设了综合保税区,这是目前我国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不过,国内葡萄酒资深行内人士告诉记者,近年来国内不少保税区内,新建大大小小的葡萄酒"国际分装中心",按照我国相关法规,在这些保税区内的生产线上灌装的葡萄酒仍可打"境外"的擦边球。大桶进口原酒在这里被分装到小瓶中,为了节省成本,部分商家在国内分装时也可以采用更加便宜的包装材料,分装后出了工厂大门,就算"出口"到了中国。因此,这些分装的葡萄酒最后被商家贴上"原瓶进口"的标签。"正是一道厂门之隔,投机商在理论上完成了原瓶进口的过程。"
一份来自检验部门的资料也显示,"因保税区是境内关外,区内的企业不属于检验检疫部门监管,对这些酒从保税区进入到国内,向检验检疫部门报检,如按照进口酒的标签也并未要求标注灌装地及生产企业信息,企业就可以堂而皇之地把这些实际在国内分装的酒当作原装进口酒来销售。"
乱因:高暴利+低门槛
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国家是葡萄酒的主要消费地区,聚集大量生产葡萄酒的酒庄。精明的中国酒商往往从这些地方大量进口葡萄酒,然后贴上自己设计的洋标签出售。"比如国内酒商从法国成桶购买葡萄酒,然后运回国内进行灌装,这种操作一般消费者很难分辨,即使看进口商检报告也不涉及这些信息。"上述经销商透露,一瓶出厂价为10元人民币的葡萄酒,加3元海运再纳税48.2%(消费税、附加值税和关税)后到岸成本约19.5元,之后的仓储和本地运输、人工费用共需2元,这瓶葡萄酒的付出成本约22元。经销商一般会以不低于80元的价格供应给超市或商场,这些地方再加价10%到15%,到消费者手中就近百元了。而这种酒一旦进入西餐厅,往往按照经销商供货价的两倍或2.5倍售出;如进入酒店,售价将是供货价的3至4倍,达到三四百元。
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进口散装葡萄酒2267万升,增长86.8%,进口均价仅为0.86美元/升,算上税收、灌装、酒瓶包装等费用,一瓶750ml进口葡萄酒成本还不到20元。
除了暴利的吸引,行业准入门槛低也加剧了市场乱象。在广东、福建、山西等省市成为一家酒庄的区域代理只需花费几十万元,甚至仅以几万元便可代理单个产品。这导致各种短视逐利的投资者争相挤入葡萄酒市场。根据ASC精品酒业统计,中国已有约2万家葡萄酒进口商和经销商。"内地有些公司,一家就代理了数百个知名或不知名的品牌,产品来自全世界。"业内人士担忧,若缺乏具体明确的行业标准,或有关部门监管不到位,假洋葡萄酒对国内市场的渗透将无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