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的红酒江湖(5)
狂躁终将让位给理性
据众位酒商回忆,红酒在中国变热,是近五到八年的事情,而拉菲的身价扶摇直上,则是2009年以来的现象。在旺盛的需求下,"现在国内十瓶拉菲里大概九瓶是假的。"国际葡萄酒协会亚洲分会理事长林国平博士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林国平是常住中国大陆的新加坡人,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杭州葡萄酒文化中心理事长,几年来也曾多次应当地富商要求,通过私人渠道在国际市场上为他们购买拉菲酒。他回忆说,自己会找到一些离中国比较远的朋友,商量能不能转让一两箱。这时候,他还要考虑对方国家的税务状况。因为各国对拉菲这样的奢侈品都征高税,如果对方公司没有退税的出口权,转售这批酒的话,中国这边的成本会大增。
而目前的现实却是,全世界都在搜集拉菲卖往中国,流通渠道非常混乱,即便加了两个国家的关税,多重运费,居然还有钱赚。
事实上,拉菲只是法国五大或八大名庄之一。此类名庄都只管生产,销售则是通过公开市场。因为走俏,酒商往往只能买到几年以后的期酒。如果拉菲酒庄单方面大幅度提高售价,其中国以外的市场,尤其是传统的欧美市场将难以接受,从而会去选择其竞争对手酿造的酒,这是拉菲酒庄所不愿意看到的。
因此,拉菲的价格狂飙、炒作,主要集中在与中国相关的流通管道之中。而针对拉菲的造假行为也层出不穷。理论上,一瓶葡萄酒完成生产过程,或进入中国海关之后,要有《酒类流通随附单》(简称随附单)。它是酒类产品的身份证,在流通的整个环节中,必须填写该批酒的来源、品名、数量等内容。但在整个流通环节中,主要是依靠行政部门的抽样执法,其效力有很大局限性。况且,"随附单为真、酒为假"的情况更是常见。
一位不愿意具名的前进口酒商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本人曾经发现下游的分销商,拿着他的随附单做假酒,自己在上游却无法控制。这是他最终退出该领域的原因之一。
拉菲方面也做了一定努力,比如它的防伪标识,据业内人士说精密程度堪比印钞,绝难伪造。结果,拉菲的空酒瓶在国内价格暴涨,高达数千元,出现真瓶、真随附单、假酒的局面。"况且那些假拉菲,本身也是不错的酒,就是不如拉菲那么值钱而已。灌进去,一般人也喝不出来。"几位业内人士都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是很常见的方法,而且是在国内完成,与国际市场无关。
然后,就是终端市场上发生的故事,让人啼笑皆非。林国平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的一位朋友是上市公司老总,在他这里喝到真拉菲,却以为是假的--因为他对"拉菲"很熟悉,几乎天天喝。
归根结底,拉菲的生产能力不足以应对中国暴富阶层的狂热需求。此类名庄保留传统酿造方法,每年产量有限,不能也不愿针对价格上涨扩大产量。因此偶有媒体报道,法国人面对暴富而狂躁的中国消费者,会表露出某种困惑。而中国人也能从这种困惑中,读出某些"羡慕嫉妒恨"的意味来。
不过,这种狂躁最终会被理性冲淡。据林国平观察,国内消费市场的"拉菲热"已渐渐退潮。"大概是从去年年中开始,拉菲不像之前一两年那样被人追捧了。人总是有理性的,一些老总也会问自己,何必呢?通过复杂的渠道买到拉菲,也不知道是真是假。现在拿一瓶玛歌、木桐出来招待人,也会不觉得丢脸了,而价格只是拉菲的几分之一。"
更多酒招商信息,请登录中国佳酒招商网(9928.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