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的红酒江湖(1)
尽管葡萄酒有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之分,但在中国,普遍只认红葡萄酒的消费者习惯于把葡萄酒统称为红酒。
葡萄酒是舶来品,然而在这个领域,属于"中国特色"的东西实在不胜枚举。无论是在生产环节,还是销售网络,皆是乱象从生,乃至"罄竹难书"。其中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例子,就是中国每年号称喝掉200万瓶拉菲葡萄酒,然而,真正的拉菲年产量只有20万瓶。更有想象力非凡的商家,结合了"拉菲"和"卡斯特"两大名头,创造了"拉菲卡斯特红酒",误导消费者……这种种乱象背后,实际上充斥着暴富社会中的狂躁消费心理,并伴以对葡萄酒的极度无知。
无论如何,随着中国人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葡萄酒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而在财富资本剧增的今天,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投资者进军包括波尔多在内的海外葡萄酒产地,成为一些酒庄的新主人。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尝试,尽管当中仍有雾里看花之处。
海内外专家都认为中国的葡萄酒市场潜力巨大,但中国尚未完成关于葡萄酒的启蒙,这也是消费者容易被各种乱象蒙骗的原因,甚至也是引致乱象的根源。少一些非理性的消费心理,多一些有关葡萄酒的知识,我们就不会每年喝掉200万瓶拉菲红酒,也不会任由"拉菲卡斯特红酒"大行其道了。
中国特色的红酒江湖
中国葡萄酒市场乱象从生。在狂躁的消费导向下,"反正是买的不喝,喝的不买,大家都不懂,也不需要懂"。于是,就会出现令人啼笑皆非的"拉菲卡斯特红酒"在市场上大行其道。
2012年4月10日,旷日持久的"卡斯特"商标侵权案终于迎来一审判决。
根据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判决,法国卡斯特兄弟简化有限公司及其经销商,须停止使用"卡斯特"商标,并向其拥有者上海班提酒业公司赔偿人民币3373万余元。
许多人都忽略了一个细节--"Castel"一词的法语读音,与"卡斯特"相去甚远,大致为"伽斯戴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将该词输入"金山词霸",其英文发音近似为"给斯达",也与"卡斯特"明显不同。
"Castel"一词起源于"Castle",即"城堡"之意,后来成为法国姓氏。所以,无论现代法语,还是英语读音,都会保留法兰西传统。所谓的"卡斯特",显然是当初译者根据传统英语读音规则,想当然地将"Castel"望文生音译成的中文商标。
不过,无论发音正确与否,"卡斯特"已是行销中国的名牌,其来龙去脉,基本涵盖了中国葡萄酒市场从无到有、日趋混乱的复杂过程。
更多酒招商信息,请登录中国佳酒招商网(9928.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