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葡萄酒怎样博得"满堂彩"?
近10年,是中国葡萄酒市场高速发展的10年,随着中国消费者对葡萄酒认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进口酒涌向中国市场。而随着国外葡萄酒进口的高涨,国产葡萄酒也遭遇了的冲击。
竞争加剧,共同成长
中国酒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葡萄酒进口总量为36.16万千升,同比增长27.6%,进口金额达13.93亿美元,同比增长80.9%。
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全国葡萄酒的产量达60.8万千升,同比增长17.51%。6月份,我国生产葡萄酒13.67万千升,同比增长31.45%。
种种数字表明,国产葡萄酒和进口葡萄酒的交集已经越来越明显。面对进口葡萄酒的冲击,很多人并不看好国产葡萄酒的前景。
然而,许多业内专家认为,尽管进口葡萄酒一路高歌猛进,未来也会继续增长,但这依然阻挡不了国产葡萄酒前进的步伐,尤其是那些埋头发展基地、扎实走好每一步的国产葡萄酒企业,依然前景广阔。
葡萄酒的市场架构是由葡萄酒本身的特点和消费者的需求共同决定的。葡萄酒本身就代表了多元化,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风土、不同的年份甚至不同的坡度都会带来葡萄酒风格的差异,这也是葡萄酒的魅力所在。葡萄酒多元化的特点,注定了真正的葡萄酒爱好者不会只专注于某一品牌,而是会热爱所有有自身特色的优质好酒。
目前,世界上有很多产区都能够生产优质的葡萄酒,而中国的产区也一样能够出产特色鲜明的葡萄酒,正如现在已经受到国际好评的宁夏加贝兰、山西怡园等。因此,对于本土葡萄酒企业来说,不用担心酿出好酒没有市场。
近年来,国产葡萄酒虽然受进口葡萄酒的冲击很大,但事实上,无论是国产葡萄酒还是进口葡萄酒,都是中国葡萄酒行业发展不可缺少的力量,两者相互提升,共同成长。
立足长远,耐心酿酒
在我国加入WTO之后,瓶装进口葡萄酒的关税从65%降至14%,这给进口葡萄酒带来了新的机遇。从2006年到2011年的几年时间,国产葡萄酒的产量和进口葡萄酒的进口量都直线上升,国产葡萄酒产量从2006年的49.5万千升上升到目前的115.7万千升,而进口葡萄酒进口量则从2006年的11万千升上升至目前的36万千升。
对于起步相对较晚的国产葡萄酒企业来说,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促使他们不得不快马加鞭。然而,葡萄酒行业的发展特点迫使冷静下来的葡萄酒企业不得不放慢脚步,从酿酒葡萄基地的建设上下功夫。于是,国内几大葡萄酒企业不断"跑马圈地",试图把国内优质的葡萄产区都收入自己的"囊"中。
烟台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在中国优质葡萄产区宁夏、烟台、陕西、辽宁、北京等都有自己的葡萄基地,其面积约占中国酿酒葡萄种植总面积的四分之一。
张裕公司总工程师李记明表示,张裕有能力在已布局的6大产区种出与国际著名产区相媲美的葡萄原料。
据李记明介绍,张裕6大葡萄基地具有不同的气候特点,可以种植不同的葡萄品种,并生产风格多样性的葡萄酒。据悉,未来5年,张裕将在全球17大产区布局20家酒庄。
王朝、威龙等也一直积极在宁夏、甘肃等产区进行葡萄酒基地建设,中粮则在法国、智利、澳洲等收购优质酒庄,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国内的一线葡萄酒企业早已充分意识到葡萄基地的重要性,立足长远,耐心酿酒。
事实上,很多葡萄酒消费者对国产葡萄酒的认识存在误区,总觉得进口的总是好的。的确,从整体上看,国产葡萄酒和国外葡萄酒还有一定的差距,包括基地建设、营销方式以及文化建设等方面,但也不能否认中国有很多的葡萄酒企业正在认认真真地做酒,在为中国葡萄酒走向国际化而努力。
争夺市场,积累渠道
葡萄的成熟和培育需要时间,而国内的众多葡萄酒企业都在充分利用等待葡萄成熟的时间来运作市场。目前,国内葡萄酒龙头企业如张裕、中粮和王朝都已涉足进口葡萄酒市场。
今年年初,张裕成立了自有品牌葡萄酒、白兰地、进口葡萄酒3大销售公司,共同拉动张裕未来10年的发展。其中受关注的是,张裕强化了专营进口葡萄酒业务的张裕先锋国际酒业公司,确立了5年内力争将其打造成中国实力最强的进口葡萄酒品牌运营商之一的战略目标。
张裕公司总经理周洪江说:"在继续做强做大张裕自有品牌葡萄酒、白兰地的同时,张裕要加强进口葡萄酒业务,利用其品牌影响力,打造我国高端葡萄酒进口的主渠道,充分满足我国消费者对进口葡萄酒的旺盛需求。"这一战略举措,体现了张裕公司对于我国葡萄酒市场的准确把握。
国产葡萄酒巨头纷纷涉足进口酒销售市场,这是他们坦然与进口葡萄酒同台竞技的开始。张裕、中粮和王朝掌握着国产葡萄酒的市场份额,他们的市场模式各有特点,因此,在进口葡萄酒风起云涌的今天,他们的介入无疑为进口葡萄酒市场添了一把火。
"面对进口葡萄酒的热潮,只有借鉴和融合才是国产葡萄酒的选择。借鉴是借鉴进口葡萄酒的文化建设和营销模式,比如品鉴、美食与美酒搭配等;融合是利用自身在国内的渠道优势来分得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这杯羹。"著名葡萄酒专家沈仲勋认为,国产葡萄酒涉足进口葡萄酒表现了国产葡萄酒企业的胸怀和姿态。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用在中国葡萄酒行业也非常合适,酿造一瓶好酒至少需要数十年的时间,而葡萄酒行业人才的培养却是百年大计。
目前,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存在着原产地保护不够、产区发展不平衡、种植水平不高、葡萄品种单一、产品缺乏个性等问题。究其原因,人才匮乏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基地种植、酿酒、品酒、营销管理等各个环节的人才都很紧缺。
"很多企业酒庄建起来了,基地也买下了,却不能成功地实现预期计划,原因何在?最重要的是缺乏懂行业、会管理、有眼光的人才。"沈仲勋对《华夏酒报》记者坦言。
葡萄酒行业一直都在强调葡萄原料、基地建设的重要性,许多生产企业也都在兢兢业业地抓质量、建基地,但专业栽培人才的缺乏却是基地发展的瓶颈。从目前葡萄酒专业院校就业的情形来看,进口葡萄酒贸易公司、大的生产企业是葡萄酒专业毕业生主要的择业方向,很少有人愿意到基层工作,特别是葡萄种植一线,很多学生认为自己读了多年的书,成了博士、硕士,不愿意去"种地"。有业内人士建议,葡萄酒的教育院校可以开辟针对种植栽培的专业培育体系,加强这种专业人员的培养。
此外,品酒师、葡萄酒文化推广以及酒庄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在中国葡萄酒行业也是很紧缺的,而且人才的培养还要结合国内外葡萄酒科研、教学院所与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源优势及平台,从基地、酿酒、品酒、营销、管理等产业链的重点环节入手,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进行培养和打造。
无论是葡萄的基地建设,还是葡萄酒行业人才的培养,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对于处于发展变化时期的中国葡萄酒企业来说,应该看到中国葡萄酒的广阔发展前景,踏实做好眼前的事情,不急于求成,时间会证明昨天和今天的所有付出,都将在明天的葡萄酒中得以充分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