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酒网

青海互助威远镇的造酒历史发展

发表于:2024-09-17 作者:中华酒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9月17日,威远镇位于互助县中部的沙塘川河畔。秦汉时期,因为这里森林茂盛,被称为"诺木斗",宋代时建立牧马苑,明嘉靖年间修筑城垣,定名为威远堡,先后设置游击营、都司等军政机构。那时的威远堡,还只是用于征战御敌的军

威远镇位于互助县中部的沙塘川河畔。秦汉时期,因为这里森林茂盛,被称为"诺木斗",宋代时建立牧马苑,明嘉靖年间修筑城垣,定名为威远堡,先后设置游击营、都司等军政机构。那时的威远堡,还只是用于征战御敌的军事要地。后来,为满足军需民用,威远堡逐渐出现了一些商铺,其中不少商铺是山西商人开设的。也就从那时起,威远堡开始走向繁荣。

在威远镇酿造业的发展史上,最负盛誉的烧房要称六合凝。六合凝烧房是由几家山西商人合资兴办的,他们有丰富的经商经验,雄厚的资金实力,又从山西请来技术精堪的"酒大工"和"曲大工",生产的青稞酒口味纯正,质量稳定,经营又讲信誉,一向受到城乡消费者和经销商的好评。后来,这家烧房又转让给了一位曹姓的山西客商,烧房经营的红红火火。解放前夕威远镇共有大小烧房12家,有名的有天佑德、文玉和、兴义德等几家,而其中天佑德烧房因拥有那口神奇的水井,"好水酿美酒",年产青稞酒七八千公斤。

1951年,互助县在天佑德等烧房的基础上组建了互助酒厂,1956年又迁移到西宁市小桥,更名为西宁互助酒厂。1959年,互助县又在原址重建互助酒厂,并采用先进的"五老甑法"新工艺,实现了机械化生产,白酒产量猛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白酒产量已超过一千多吨,职工增加到350多名,生产车间扩大到10幢,大曲、麸曲、酵母、原料粉碎相应配套,白酒品种在原有"互助大曲"的基础上,又研制开发出"互助特曲"、"互助头曲""互助二曲"和"互助白酒"青稞粮液、青稞王、青稞金酒、天佑德等二个香型的多个品牌。

1975年陕西风翔西北地区白酒协会和1978年湖南长沙,全国名优酒交流会上,互助酒以其特的色、香、味受到好评。1979年,它又作为青海的地方产品跻身于广交会。1980年荣获优质产品奖。1983年又在香港市场亮相,受到港人的青睐。1993年5月,在国际名酒香港博览会上,更名后的青海青稞酒厂一举获得五项大奖:"青稞液"荣获金奖,"青稞酒"和"特制大曲"荣获银奖,"特曲酒"荣获双马奖,"互助牌"从此成为扬名四海的知名品牌。

改革开放改变了威远镇的落后面貌,也给昔日的互助酒厂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1986年,互助酒厂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并在其后的20年里,结结实实迈出了三大步,将企业发展成为一个拥有以白酒、保健酒、饮料酒三大系列40多个品种为主导产品,在昔日的"天佑德"所在地,拨地而起的是一座现代化的青稞酒城,一个规模巨大,占地30多万平方米的青稞酒生产基地,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