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酒网

酒类简史:酒的起源及发展

发表于:2024-12-04 作者:中华酒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2月04日,中国是世界上早酿酒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三大酒系的发源地之一。其中黄酒是世界上古老的酒类之一,且唯中国有之,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在几千年的文化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约在三千多

  中国是世界上早酿酒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三大酒系的发源地之一。其中黄酒是世界上古老的酒类之一,且唯中国有之,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在几千年的文化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约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时代,中国人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但自夏商周之后,经秦汉、唐宋、早期的酒皆以果实粮食蒸煮,加曲发酵,压榨后才出酒,多是果酒或米酒,酵母菌在高浓度酒精下无法继续发酵,酒精浓度难以超过20度。无论是李白斗酒诗百篇,还是武松大碗豪饮景阳岗,喝的应该都是米酒。

  直到元朝时期,元人蒸馏酿酒,使用与黄酒类似的方法用酒曲发酵,继而蒸馏取酒。利用酒液中不同物质具有不同挥发性的特点,把易挥发的酒精蒸馏出来,获得了高浓度约70%的蒸馏酒,并称之为:烧酒(后改为白酒)。

  虽然此时烧酒已经发明,但喝烧酒的人却在少数。到了明清时代,烧酒仅局限于平民阶层的饮用范围,上流社会的饮酒时尚是喝当地所生产的黄酒。在许多人看来,只有出身不正家族的人,才喜欢饮用那种酒精度高的烧酒饮料,以寻求刺激。

  所以才有"黄酒价贵买论升,白酒价贱买论斗",再加上当时北方民间还是以低度的民间自酿黄酒为主。从明到清中期的漫长时代里,虽然酒类已高度丰富化,酿酒的方式也多样化,对含糖量高的水果可直接发酵成酒,如苹果酒等,也仍旧没有酒能够挑战黄酒的统治地位。

  但在清代中叶以后,烧酒开始流行,态势猛超黄酒,社会上的饮酒风俗也开始向烧酒全面倾斜。一方面由于清初黄河治理时期,需要大量秸秆导致了高粱种植面积增加。但高粱作为食物口感差,蒸馏出酒的品质却比其他粮食酿造得更好,酒度也更高。于是酿制烧酒便成了消化这些杂粮有效的途径。另一方面则是清中期以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烧酒饮用的经济价值更合算。相比黄酒酒精度数高、容易醉,故饮用成本大为降低。

  到了清末南北各省农民起义不断,战乱四起。与烧酒的扩张相对的,是这一时期的黄酒衰退。黍米和糯米(黄酒的酿造原料)都不够老百姓吃的,黄酒的产量也随之骤减。反之,高粱不宜食用,酿酒反而能为百姓带来额外收入,再加上烧酒便于贮藏和远途贩运,在清朝烧酒销量一度达到高峰。

  经过历史的长期变迁,中国酒的酿造过程,实则是酒精度数越来越高的过程。一方面酒文化的核心是社交,既要快速进入状态,也要能迅速脱离这种状态,高度数酒杂醇含量低(基本没有),相比威士忌等洋酒,很少会引起宿醉感;另一方面酒精度数直接决定了效率的高低,喝一杯还是喝五杯,高度酒可以满足人们更高效解决问题的需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