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药酒的提升:唐代滋补养生酒
唐人重视养生活动,为了滋补长寿,人们采取了各种方法,其中包括饮用养生酒。细查唐代时的药酒配方,不难发现,这一时期,用药味数较多的复方药酒所占的比例明显提高。由此可见药酒配制整体水平的提高。这一时期的一些医药著作,如《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圣济总录》等都收录了大量的药酒和补酒的配方以及制法,其中呼声最高的要数"虎骨酒"和"松醪酒"。
"虎骨酒"首载于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其实早在南齐年间,医书《徐文伯方》中就有关于虎骨酒的记载,不过那时虎骨酒是单方药酒。到了唐代,孙思邈才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完善了虎骨酒的疗效和配方:"治骨虚酸痛不安好倦,主膀胱寒。虎骨酒方:虎骨一具通炙取黄焦汁,尽碎之如雀头大,酿米三石,曲四斗,水三石,如常酿酒法。"
不仅如此,在虎骨的使用上,唐代前后也不相同。汉代使用虎骨以"瘟疫疠气"为主;魏晋时期却以"除邪恶气鬼疰毒,及止惊悸,恶疮鼠瘘"等为主要目的(出自《名医别录》);而唐朝以后,人们发现虎骨有明显的止痛、镇静、健骨、强筋、逐痹通关的功效,才逐渐多用于关节风痛、骨痛、骨瘘、腰膝酸软等病症,即游走性关节疼痛、关节红肿痛、腰腿关节骨痛、腿骨瘦削以及由以上病症所致的腰腿行走无力、腿足萎细、足跟疼痛不能履地等。如今,乐家老铺沽上药酒工坊研制的虎骨酒,所用的药材已经达到了两百多种。
"松醪酒"也是当时有名的养生药酒之一,又叫"松醪春",是用松脂、松节、松花、松叶为原料配酿于酒中。唐人认为,松树是常青的植物,其枝节树脂中都含有较高的营养成分,以松料制的酒对人体非常有益。于是,这种酒便在唐代养生界中广为流行。罗隐的《甲乙集》中曾有诗云:"松醪作酒兰为棹。"《全唐诗》中也有:"九酝松醪一曲歌。"咏颂的都是这种酒。不仅如此,人们也经常单使用某一种松料来酿酒,例如松花酒、松叶酒、松节酒、松膏酒等。
唐代不少追求养生的道士都对松花酒情有钟。《太平广记》曾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有老人访崔希真,希真饮以松花酒。老人云:"花涩无味。"以一丸药投之,酒味顿美。"这段故事虽然含有传奇的神话色彩,但可从侧面反映出唐人好饮松花酒的情形。《全唐诗》曾有"五粒松花酒,双溪道士家"的名句;《太平御览》中也曾指出:"叶五粒者,名五粒松,服之长生。"可见唐代道家对于追求"长生"确实乐此不疲。还有诗人马戴的"闲检仙方试,松花酒自和"、李延陵的"萝月延步虚,松花醉闲宴"、白居易的"腹空先进松花酒"等,都透露出松花酒的仙道意味。当此之际,饮松花酒似乎成了道家追求的境界。
松叶即松针,叶中含有挥发油和乙酸龙脑酯,用之酿酒,气味浓烈。由于松叶内含有多种药用成分,所以唐代医家又用此酒来疾病,强身健体。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记载了一种松叶酒:"治脚弱十二风,痹不能行。用松叶六十斤,细切之,以水四石,煮取四斗九升,以酿五斗米,如常法;别煮松叶汁以渍米并馈饭,泥酿封头,七日发。澄饮之取醉。"
《备急千金要方》中还同时记载了松节酒和松膏酒的疗疾功效及配制方法。例如用松节、猪椒叶、柏子仁、磁石、活、天雄、茵芋、防风、人参等与酒共同作用,可四肢疼痛;而松膏酒则能补肝肾、治虚寒。在唐代,松节酒的酿制与松叶酒相同,唐代文学家元结所说的"糜色如珈玉液酒,酒熟犹闻松节香",就是描述了松节酒的酿造特点。而松膏酒的酿制则稍微繁琐一些。书中记载,酿制松膏酒的关键在于从松脂中提取松膏。松脂即松树上采集的树脂,氧化后呈白色或淡黄色块状固体。将凝固的松脂锉成细末,浸入水中加热,便可从沸水之端获取松膏了。
此外还有其他药酒,都是当时备受推崇的养生名方。如《外台秘要》中记载的五加酒,流传至唐朝时,复方种类大大增加,用来各种不同的病症。这种在古代流传很广的养生保健酒,具有祛风湿、壮筋骨、补肝肾、填精髓等作用,对年老体弱者有保健延年之功效。
孙思邈还曾经把药酒用于美容,《备急千金要方》中就有用桃花浸酒美容的记载,只需采摘刚开放的三月桃花阴干,用酒浸泡半月后饮服,经常饮用,可令人"好颜色",这也是取药酒的滋补功效。以后的宋元明清各朝,则进入了滋补酒的大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