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酒网

从汶川到芦山:中国更加理性更加自信更多从容

发表于:2024-09-20 作者:中华酒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9月20日,"黄金72小时"迫近,截至22日18时,雅安地震已造成192人死亡,23人失踪,11470人受伤,其中重伤968人 。4312名伤员已治愈出院。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7.0级地震。这里的很多人都还对

  "黄金72小时"迫近,截至22日18时,雅安地震已造成192人死亡,23人失踪,11470人受伤,其中重伤968人 。4312名伤员已治愈出院。

  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7.0级地震。这里的很多人都还对5年前的那一次地震记忆犹新。但是相比5年前,今天的中国人面对灾难,有了更多的镇定、从容和自信。不少中国网民说:灾难可以夺走亲人、可以损毁家园,却夺不走人们的尊严。

  从汶川到芦山,正在长大的中国有了更多从容

  相比于5年前的慌乱,"芦山地震"发生后,中国民众利用网络迅速传播各种消息,官方信息即时开始滚动公布,应急响应预案在一小时内即启动,救援力量迅速集中。通过网络和电视,人们在几个小时内开始看到以视频方式呈现的灾区受损情况、受灾民众的状况;

  这样的有条不紊,得益于近年来中国灾难救援经验的总结、设备的升级,也得益于救援机制的完善和快速反应能力的提升。从容应对,让中国民众将目光专注于救援进展,少了担忧和疑惑,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透明与务实。

  从汶川到芦山,正在成长的中国更加理性,更加自信

  5年前,地震灾害激发起整个中华民族的爱心,当然也有一些盲目的志愿行动被质疑"好心帮倒忙"。"芦山地震"发生后,理性救灾成为民众救灾的共识,人们纷纷呼吁面对信息要"谨慎转发、杜绝谣言",不少媒体和机构也频频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工具及时发布准确信息,一些公众人士还自发进行网络查证、澄清一些虚假信息;

  当灾区救援道路出现拥堵时,大批民众自发呼吁"参与救援不一定要赶赴现场"、"让出生命通道""奉献力量不添堵"。

  在探讨如何参与救援的时候,人们不再盲目组织将物品送出去,而是先探讨和咨询"灾区需要什么",公民自发走向街头的献血站,志愿者们不再自发涌向灾区、而是时间统一组织和分工;用冷静和理智守望芦山,中国在灾难面前日臻成熟。

  从汶川到芦山,正在长大的中国有了更强大的公民力量

  2008年曾被人称为中国的"公民元年",这样的公民行动在此次灾难发生后更加迅速、更为有序。芦山地震发生30小时内,民间公益捐助源源不断地涌向地震灾区,一些公益慈善机构迅速响应组织捐款捐物,一些快递企业迅速发布公告"寄往灾区的物品免费派送",不少媒体和名人展开微博互动传播灾区紧缺物资的信息;

  网络在这次抗震救灾中还发挥了特的信息共享效用。网民们除了"惊讶"、"震撼",便是迅速发起"寻人""微博寻亲""全网寻人"等自发援助行动。

  一场联合部门、传统媒体、社交网络和手机自媒体的强大社会公益网络,在灾难面前积极互动,让公民力量和公民行动发挥强大效应。

  从汶川到芦山,正在成长的中国有了更加自信的民众

  雅安市宝兴县灵关镇,因为水电、通讯和道路均在地震后中断,成了一个"生命孤岛",但坚强的人们迅速开展自救,房子坏了就在屋外搭帐篷,缺衣少食了就把食物集合到一起集中分配,他们坚信:救援很快就会到来;

  在雅安芦山县体育馆外,一家小餐馆的老板和家人朋友一起在广场上支起两口大锅,一锅煮稀饭、一锅煮面条,免费提供给灾区群众。

  地震刚刚发生的20日上午,雅安市人民医院外的一个车棚里,一名孕妇顺利诞下一个女婴。这个"地震宝宝",让很多悲痛和紧张中的人们稍感欣慰,纷纷热情建议为婴儿取名"震生",因为这个名字代表着"新生,希望"。

  对于一个民族的成长,5年的时间并不算太长。从汶川到芦山,中华民族经历了玉树地震、动车事故,也完成了奥运梦想、世博传奇。5年不会让一个民族变得至善至美,甚至还会暴露很多可能存在的问题,但起码,人们看到了做得更好的方向。

  中华民族相信"多难兴邦",灾难绝不会将这个民族击垮,而只会凝聚更为强大的能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