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酒文化
中国是酒的故乡,五千年的历史就是一部飘散着酒香的酒文化史!中国是饮酒人的乐土,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少,饮酒之风,经千年而不衰!中国还是酒文化的盛地,饮酒之义远不止口腹之乐,它表示的是一种礼仪、一种氛围、一种心境……
酒在社会生活中
酒被上升为一种文化来解读已经有些年头了,到底文化在哪里?是酒的文化,还是喝酒的文化?对于西方人来说,酒是文化!对于中国人来说,喝酒才是文化!中国人的性格矜持不外向,不似老外一见如故一见钟情,不喝酒也是豪情满怀!中国人不喝酒的时候,心灵的门虽设而常关,大都趣味淡淡,谈锋平平,连笑容也是一丝丝的牵强,酒过三巡,那三巡之酒,血脉阵阵推波助澜,心灵之门没做严防死守就完全敞开,想说就说,再也不像喝酒之前,要把一句话的语法修辞逻辑都想明白了才姗姗开口,那三巡之酒,让不是朋友的成了朋友,土烧与茅台齐飞,花雕与洋酒一色!
《礼记》上说:"酒食者,所以合欢也"。吃饭喝酒是中国人凝聚人际关系、增加感情交流的一个重要手段。饮酒的"哲学"就是"酒杯一端,政策放宽。筷子一举,可以可以……",酒!不是的,但没有酒是万万不能的!古往今来,上至宫廷,下至市井,者,卑贱者,都喝酒,金元殿里的赐宴,三家村里的老翁对酌,虽然档次不同,气派迥异,但把佳酿或旧醅喝下肚子,并品味那个美妙的过程,则是一样的。饮酒之乐,恰在无拘无束!妙在高朋满座!酌者固然有,毕竟冷清、乏味了些!
酒在政治计谋中
如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出现政治一样,酒的社会化就必然导致酒的政治化,古代把饮酒当成、诸侯的专利,以酒来维护特权,巩固统治。很多和政治家都在酒的掩护下不自觉地把酒当成了政治斗争的工具和手段,直接给酒贴上了政治的标签,成了赤裸裸的"酒政治"或"政治酒",演出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政治悲喜剧。
草根酒局的核心在于酒!精英酒局的核心在于局!酒在中国承担了太多的功能,很多时候,酒局已不是单纯的酒局,而是联系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和利益链。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酒,若运用得好则胜,反之则败。楚汉之争时,楚霸王项羽于鸿门摆下酒宴,意在严惩先入关中的沛公刘邦,刘邦不得已而赴宴,诚惶诚恐,谦恭之至。项羽却妇人之仁,不忍立下毒手,终使得刘邦安然脱险,引出"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千古名句!"鸿门宴"上杯盏交错中的谋杀,成了后代文人创作的好题材和政治家学习的好范本,毛也有感"鸿门宴"的经验教训,于1949年解放南京时写下了"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霸王"的千秋佳句。
作为一种政治斗争的手段,酒还有巩固政权之作用。北宋赵匡胤"黄袍加身"后,总感政权不稳固,有"尾大"之患。他从五代的更替中总结出一个规律:兵权过多的掌握在武将手中,失去了对队的控制,便易导致政权的解体和叛乱的发生。为防止"黄袍加身"的事件在自己的武将身上重演,他决心收回权,便借酒演出了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一戏。有人说在中国政治史上,赵匡胤是善于借酒这一工具解决棘手的政治、事问题的"酒政治"专家。如果说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还有其积意义的话,那么朱元璋的"火烧庆功楼"则是统治者"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自私残忍本色的一次爆光。朱元璋当后,总担心过去和他一起出生入死,战功卓著的将领们会危及他的皇权,就以设酒宴庆功行赏为名,把所有有名望的将领和功臣都招进京城赴宴,然后将庆功的大楼一把火烧成灰烬……手段之残忍,计谋之阴险,亘古未有!
作为一种用兵之计,饮酒诈醉,诱敌上当常被广泛应用,《水浒传》中吴用智取生辰纲,诱敌饮酒,乘敌酒醉而攻之的妙用兵之计。显示了梁山好汉的胆识与智慧,酒在这里是成就事业的块基石,若没有酒,还真想不到在当时还能有什么更"科学"的手段。《三国演义》中蜀国猛将张飞,性格豪爽,特别喜爱喝酒,刘备时常为他担忧叹息:"吾弟向来饭酒失事。"然而正是这位猛将张飞,在瓦口隘一战中,假装痛饮醉酒,引魏将张郃下山迎战,一举夺取了瓦口隘,赢得了后人"粗中有细"的美誉。自古以来,在严酷的政治斗争和事斗争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往往是收到了奇效!!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人雅士离不开酒, 英雄豪杰离不开酒……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留给世人的不仅仅是四大发明、万里长城、丝绸之路和汉唐盛世,更多的是点点滴滴的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