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绍兴花雕酒的那些传说
绍兴酒作为绍兴的特产,与绍兴人的生活习俗密不可分,淳厚古朴的乡情酒俗源远流长,至今仍盛传不绝,如:婚嫁酒俗、生丧酒俗、岁时酒俗、时节酒俗、农事酒俗、商业酒俗、生活酒俗等等,举不胜举。
清代绍兴东浦有一个做油漆的阿根师傅,其母八十大寿将至,他想表孝心,但用通常的方法又觉得太贫乏,缺乏新意,于是他突发奇想:能否在陶坛外用泥塑形式,将老寿星、天女下凡等民间传统搬到酒坛上呢?于是他日夜构思,反复试验,终于将泥塑搬上了坛子,用心雕刻,并施上各种色彩,把一个十分普通的酒坛子雕成千姿百态的花纹,一个栩栩如生的老寿星,笑容可掬地站在了酒坛上。其母大寿之日,他小心翼翼地将此物当众献上,母大乐,直夸阿根有孝心,亲朋老友观之,都觉耳目一新,从此大家竞相效仿,日月所逝,工艺日益改进,这种雕了花的老酒成了绍兴酒包装的代表,梅兰竹菊、名卉花草、美丽的传说、经典的小说、英雄美女、武旦小生等等,无不成了其雕花内容。
雕花酒日益传播后,大家觉得此等叫法比较拗口,按古人喜欢谓动词后置的习惯,干脆改雕花酒叫花雕酒,由于花雕酒包装实在好看易记,以至于人们把酒名都忘了,只叫花雕了。为更明确起见,笔者以为是否可以这样概括之:加饭是花雕的本名(因为花雕坛内的酒仍是绍兴加饭酒),花雕是加饭酒的雅称。
善酿酒--因错而就
光绪十八年冬至后一天,酒坊的做酒师傅阿九因要去亲戚家吃小孩的剃头酒,要提前走,此时正值做酒兑水的工序的时候,他有点不放心,因为兑水是做酒中很重要的工序,此工序把握好坏将严重影响酒之质量,他千叮吟、万嘱咐,叫徒儿阿宝什么时候兑水,兑多少水等等,并警告阿宝别走开,悉心照看,师傅会速去速回,阿宝连连点头,--记在心间。师傅走后,阿宝全身心地关注着酒的变化,正在此时,窗外有人托托的敲,抬头一看是孩提时的好友阿明,阿宝赶紧告诉阿明:师傅不在,可以进来。
阿明似窜进,面带喜色,告诉阿宝今日庙会,村里请来城里的戏班子演戏,问阿宝去不去?阿宝面带难色,说实在内心上他很想去,因为这种机会对一个乡下人而言,实在不多,但是正巧师傅不在,做酒又至兑水关键时刻,怎么能走呢?进退二难,坐立不安,一边阿明不停地催他,开戏时间要到了,一边眼睛不停地看看天色,看看酒缸,思相斗争半天,实在忍不住了,自我安慰道:我立马去看一会儿就回来。于是他就叫阿明等他一下,兑好水一起去,谁知忙中出错,他本应用木勺到水缸里去盛水的,错把装有元红酒的酒缸当作水缸了,匆匆兑好,木勺还留在元红缸里,急忙关好门就和阿有去看戏了。
戏毕人散,阿宝赶紧回来,发现师傅正站在门口等他呢!阿宝以为师傅要批评他了,耷拉着脑袋等着师傅发落,不知使命并未发怒,只是平静地问:"兑水啦?"阿宝说:"兑啦。""真的。""是真的。""兑了多少?""按您吩咐的。"师傅说你自己进来看看,阿宝一看就懵了,木勺还在元红酒缸里呢!我怎么把元红当成水啦,这个该死的阿明,都是你叫我看戏的缘故,心里嘀咕着,头都不敢抬。师傅倒没发火,叫他自己尝尝酒,阿宝颤巍巍地用手指蘸了些往嘴里一尝,顿觉得其味之甘醇、芳香扑鼻、妙不可言。
师徒俩人的高兴劲儿就甭提了,为了庆贺酒的新品问世,沈酉山邀请绍兴社会名流和酒之同行设宴品尝,大家饮后一致赞扬"沈永和善酿,如此好酒,真是绝品!"沈酉山听了得到启发,善酿既有善于酿酒之意,又合祖训"和气生财、积善积德",就取名"善酿酒"。从此绍兴酒又多了一个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