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话酒
一场冷风寒雨赶走了燥热,但中秋节的明月就邀不成了,自然也无法对影成三人。赏不了月,酒还是要喝的。南方,多数人家会像《红楼梦》里那样,摆上月饼、石榴,端上刚上市的螃蟹,喝着黄酒。北方人家的风俗不知道有哪些,肯定也会合家团聚,烧上一桌好菜,端上酒杯,敬老人,敬兄长。
中秋应是仅次于春节的团圆日,中国的节日总是离不开酒的。从杜康造酒到如今,喝掉的酒也该有个长江了,这个说法是否夸张不说,中国的酒文化却是博大精深,光盛酒的器皿就有几十种之多,连增趣的酒令也是五花八门,什么游戏令、划拳令、文字令、拆字令。喝酒的礼仪也有很多规矩,还要分献、啐、酢、酬。
跟酒相关的典故、故事更是数不胜数。什么"杯酒释兵权",说的不就是宋太祖苦于藩镇兵权过大,害怕大将们造反,于是听从赵善的建议,设宴请来诸老将,酒过三巡,便说服各老将交出兵权,"解甲归田"。你看,不费一兵一卒,只是举杯畅饮,便天下太平了。还有那个煮酒论英雄的故事,还有李白作诗献贵妃的故事,还有┅┅
有一个与酒有关的故事倒是很有智慧的,说的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之时,献美女西施予吴王夫差,此女美丽堪能闭月羞花,吴王自是满心欢喜,封她为娘娘。可西施却整天冷若冰霜,眉头紧缩,吴王总是想方设法逗她开心。在一个月朗星稀的晚上,他设宴请美人举杯,可美人只是泪眼婆娑,坚辞不饮。
夫差只好不停地劝,无奈,西施只好说:那你答应我一个请求,我便喝了。吴王赶紧说:只要你高兴,我一定答应你。西施举首向明月,对夫差说:大王若能将天上的月亮捧在手里,那我就一饮而尽。吴王一听犯起难来,说:这月亮高悬于天上,如何捧到手中?转念,又言:若是娘娘能将月亮捧在手上,我定扮狗爬行,让你开心。只见西施举起酒杯不慌不忙地站起来,对吴王说:大王,你看我的杯中--只见一轮明月映照在杯中的酒中。于是,吴王只得学狗的模样,趴在地上汪汪,逗得美人开怀大笑。看,美人的智慧!
不过,喝酒也有喝出麻烦的。
话说"扬州八怪"郑板桥当县令的时候,当地有个奸商李武正很想有县太爷的墨宝高悬堂前,帮他撑门面,可他听说:搬来天下名山水,难移咫尺郑板桥。于是出银一千两,买通了一个破落穷秀才,设了一个局。有一天,郑板桥来到一河边,只见一老叟在垂钓,老翁热情地与他招呼,并请他到自己的寒舍小酌。"书画难隔三日,三餐不离酒盅"的郑板桥听闻便欣然入室。
两人相谈甚欢,美酒更是一杯又一杯。老秀才见郑板桥已有醉意,便言:久闻县太爷墨竹名扬天下,今天有幸请到大人畅饮,能否留下画一幅,以偿夙愿?老郑喝得高兴,随即泼墨留下墨竹一幅。题款时,老秀才言名武正。郑板桥只是觉得有点耳熟,但醉意渐深,也未多思,便如此题跋。谁知第二天,奸商李武正便大摆筵席,庆祝县太爷为他作画题字。郑板桥闻讯,后悔莫及,提笔写下:贪杯辱身,理当受责。停画百日,戒酒三春。
还有一个故事亦是有趣,说的是唐伯虎新婚燕尔,随妻回门。丈母娘知道女婿善饮,特地备下丰盛的酒菜。果然,唐伯虎频频敬岳父母,不知不觉便烂醉如泥,妻子只好将他扶入房内休息,自己出来与父母叙家常。
过了一会儿,唐伯虎的小姨子经过这里,她见姐夫酩酊大醉,连被子都掉到地上也不知道,就进去帮他把被子捡了起来,哪知唐伯虎以为是自己的妻子,便伸手去抱她,小姨子又羞又恼,于是在墙上留言:好心来扶被,不该拉我衣;我道是君子,原来是赖皮--可气!可气!唐伯虎醒来后发现了此诗,方知先前酒后失态了,连忙在旁题了一首诗:酒醉烂如泥,不分东和西;我道房中妻,原来是小姨--失礼!失礼!岳母听闻小女的投诉,本拟来责备唐伯虎,看来墙上的诗后,知道了缘由,于是,也题道:女婿拉妻衣,不防拉小姨;怪我多劝酒,使他眼迷离。--莫疑!莫疑!
有趣!有趣!
酒呢,是个好东西。但不能贪杯,不能误事。不过,人生在世,如果从没有尽情地畅饮过,从没有醉过一两回,那也是一个遗憾。爱过方晓情重,醉过才知酒浓。喝酒能喝出个意境来,倒是个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