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中国白酒的希望之光
今年春季糖酒会论坛的主题是"80后,中国白酒的希望之光",这引起了业内对青春酒业的广泛关注。一位业内人士在赞同这个主题的同时,还进一步提出,青春酒业不仅属于"80后",它还具有更多的发散性和延展性。比如,谁会成为"00后"酒类消费的"初恋",是啤酒、葡萄酒还是洋酒?今年,年龄的00后已经16岁了,距离我国法定饮酒年龄还差两岁,而在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等国,其实这已经达到了法定饮酒年龄。作为酒企厂商,在严守"拒绝未成年人饮酒"红线的基础上,有必要对00后消费人群的到来,进行未雨绸缪的研究"备战"了。
青春的美妙之处,正是在于它的稍纵即逝,变幻莫测,任谁也无法挽留它,从行业的角度来说,我们谈论青春,也不能停留在原地,必须时刻追赶着青春的脚步。
由于时代发展的节奏越来越快,各年龄段青少年的成长环境也截然不同,他们之间的"代沟"越来越明显。特别是"80后"与"90后",都是具有特定指向的一个群体,不同的成长环境和经历,让他们的思想行为、嗜好品位、生活习惯、价值追求等方方面面,都有着鲜明特征。我们甚至可以对80后、90后再加细分,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年龄每差三岁,就能形成一个微观意义上的"代沟"。
因此,中国白酒要保持市场活力,赢得80后、90后的支持和认同,就必须在上述方面下足力气,把研究作细,把工作做透。这也是本届糖酒会主题锁定"80后"的原因所在。
但我们不应忽略的是,即将到来的"00后",又是一个全新而未知的人群,他们成长于中国加入WTO之后,并自幼接受互联网的耳濡目染,再过上几年时间,当他们成为酒类消费群体,将会青睐哪些酒种,会选择什么样的品牌和产品,他们的饮酒场所、饮酒方式又有哪些特点?针对这些问题,酒业同样应当重视和研究。
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当我们探讨酒业的青春话题,难道60后、70后就应该被排斥在外吗?现在50多岁的人,有多少在使用智能手机,又有多少热衷于微信微博?发发朋友圈,在电商购物,对于他们都已经是驾轻就熟的事情。在青春酒业中,同样应该有他们的一席之地。
青春视野,还应该投射向酒业内部,要真正与年轻消费群体达成互动,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让自己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酒业的青春思路,不能局限于如何去了解80、90年代人群,或是如何服务于他们,这种想法之本身,就是在酒业与青春人群之间制造了屏障。我们所要做的,是努力把自己也变成一个80后或90后,只有这样,才能产生的共鸣,才能相互理解,相互认同。
其实,说"80后"是中国白酒的希望之光,其意义在于倡导一种思维,探索一条路径。白酒行业要持久发展,就必须与消费者之间形成紧密型关系,保持通畅、有效的沟通交流,要做到这一点,要求我们把消费人群更加细分,对其中的每一个群体,都做到充分的了解和熟悉,以此作为酒业行动的依据。
"80后"既是具有鲜明身份标签的一代人,又有其内在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而且他们正在成为社会主流群体,当然也是酒类消费的生力军。更有趣的一点是,"80后"属于白酒消费的中间群体,他们对白酒的感情有点若即若离,比不上60、70年代群体的根深蒂固,但相比"90后"则有更深的基础。如果培养得力,那完全可能使"80后"成为白酒的忠实拥趸,反之,"80后"也可能弃白酒而去。以"80"后作为白酒消费群体细分研究的一个突破口,为酒业今后的相关工作建立一个样本,摸索一套办法,这可以说是最合理的选择,既满足了提振消费的近期需求,又为白酒行业的长远转型发展提供了必要积累。
希望"80后,中国白酒的希望之光"主题论坛成为一个新的起点,酒行业从此开始青春奔跑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