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每一次都找准白酒行业的风口,它是如何做到的
每一次社会转型,都会引发一次行业调整;而每次的行业调整,总有一些品牌和经销商迅速找到风口,在市场上快速占位,形成明显的竞争优势。
回顾白酒行业的发展历程,有过几个关键性的风口,每当"风口"出现,茅台都善加把握,以至成就了今天的品牌。
一:关键词--品质(1980-1990)
80年代初期,中国的消费者通过改革开放基本解决了温饱,开始追求产品品质的提升。那时白酒行业热衷于"部优、省优"的全国名酒评选。
从1952-1989年国家共计举办5届名酒评比,茅台连续5届获金奖,在消费者心中就是品质的象征,立即全国畅销。
二:关键词--品牌,价格(1990年-2000年)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消费水平地提升,中国社会阶层也在开始分化。不同阶层的消费群体需要不同价格的白酒。
白酒的社会化属性开始明显,市场上逐渐出现用于解决"面子消费"的高档白酒需求空缺。
茅台掌握先机,率先占据高档酒认知,从此一直高居中国高档白酒之巅,无人能出其右。消费者通过品牌建立了价格认知。
三:关键词--文化营销,品类创新(2001年-2012年)
20世纪初,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白酒的消费市场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
中国社会阶层的加快分化,带来白酒市场的价格更加细分;白酒消费的多元化,为文化营销和品类创新提供了土壤。
其中,茅台推出年份酒,走上了快速发展的康庄大道。
四:关键词--健康(2013年至今)
2012年一纸"禁酒令",吹响了"黄金十年"的终结号,整个白酒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
2013年至今,中国经济在调整,中国消费者在发生结构性变化,中国白酒在调整中进入了弱复苏状态。
可以预见伴随新一轮的改革,中国经济会逐渐走出衰退期重新繁荣。中国的消费者正从60、70后为主力逐步向80、90后转移
60、70后进入老龄社会后更加关注健康,80、90后则更加关注的是消费体验和个性化需求。
而茅台早就提出的"喝茅台不上头不伤身"的健康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