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业回暖趋势明显
据新近发布的公告,2017年上半年,华润啤酒未经审核综合营业额为157.7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7%。燕京啤酒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92亿元,同比增长8.78%。青岛啤酒2017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48亿元,同比增长7.43%。重庆啤酒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1亿元,同比增长65%。
从多家企业的公告看,营收的增幅并不大,但利润均实现较大幅度的增长。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认为,啤酒行业的回暖是结构性回暖:"中低端品牌的表现并没有太大变化,有的品牌业绩甚至出现下滑,营收增长表现在中高端企业的布局上。"
事实上,在单箱营收和利润出现提升的同时,中国啤酒行业的体量也有明显的提升。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7月,国内啤酒总产量达515.5万千升,同比增长1.6%;今年1月至7月,啤酒累计产量2781.7万千升,同比增长0.8%。
"中高端产品的布局进入了相对良性发展的阶段。"朱丹蓬认为,即使外国啤酒依然"大举进入",国产啤酒已经逐渐"收复"部分"失地"。啤酒市场专家方刚甚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啤酒市场马上要进入洗牌期,之前野蛮增长的进口商要大量退出市场,而空出的大量市场份额将被几大国产啤酒巨头收割。
据新数据,2017年7月,中国进口啤酒6.987万千升,同比增长8.2%,金额为4.9142亿元,同比增长16.0%。2017年1月至7月,中国进口啤酒40.1083万千升,同比增长7.1%;金额为27.9532亿元,同比增长11.5%。
有业内观点称,今年上半年的啤酒产量较2013年上半年的高点下降了10%左右,龙头企业不应该放松警惕。在朱丹蓬看来,中国啤酒产品分为超高端、高端、中高端、中低端、低端等多个层级,目前龙头企业在超高端和高端进行布局,也在此收获了增长,可见未来的行业格局会从之前的三角形向橄榄形发展。
"目前的中国啤酒行业处于从高峰往衰退走的阶段,不过衰退更多是低端部分的衰退以及产业结构变化带来的衰退。"朱丹蓬认为,体量下滑,营收和利润上升,正符合了行业从高峰往衰退出现的周期性变化的特点。
青岛啤酒有关负责人曾公开提出,以前啤酒的销售模式是渠道为王,现在是在生产方式上进行转变,从大规模、标准化的生产转向个性化、定制化、小品种的方向。
行业未来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朱丹蓬认为,中国啤酒行业的并购已基本结束了大鱼吃小鱼的阶段,或将进入快鱼吃慢鱼阶段。"下一步中国啤酒行业还会出现特大型并购",而区域品牌的生存状态将更为艰难。
与进口啤酒的"你死我活"又会不会继续升级?朱丹蓬认为,随着进口啤酒竞争越来越激烈,它们也出现利润普遍下滑、价格下跌的趋势,与国产啤酒之间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过程也是中国啤酒产业良性发展的趋势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