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酒网

2018茅台增量400万瓶,能否为市场降温?

发表于:2024-11-22 作者:中华酒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1月22日,近段时间以来,以茅台为首的高端白酒价格居高不下,一瓶难求。有茅台经销商表示:"货太紧张了,就算今天来个十箱二十箱,零售不会超过一个礼拜会被全部卖空,并且还是抢着买的。"即便茅台多项改革举措齐下依然阻挡
  近段时间以来,以茅台为首的高端白酒价格居高不下,一瓶难求。有茅台经销商表示:"货太紧张了,就算今天来个十箱二十箱,零售不会超过一个礼拜会被全部卖空,并且还是抢着买的。"

  即便茅台多项改革举措齐下依然阻挡不了茅台市场零售价和股价一路高涨的热情。近日,茅台发布2018年销售计划,相比2017年多放量400万瓶。

  多地断货 单瓶涨价超300元

  11月16日,茅台收于719.11元创历史新高,总市值达到9033亿元,这一数据足以傲视部分省的GDP。

  茅台从2012年开始转型,之前占大头的公务消费从30%左右降到0.01%。茅台酒年出厂量在5000多万瓶,而全国中产阶级大约有3.5亿人,供不应求是茅台价格一路狂飙的重要原因。

  今年8月份,茅台20省经销商联合紧急发布稳价声明,承诺新飞天53度500ml茅台酒不超过每瓶1299元。然而目前的实际情况却是经销商和专卖店都声称手中已经少有甚至没有存货,还出现了断货的情况;烟酒商行虽并不缺货,但飞天茅台价格却远远超过了1299元的官方控制价格,报价在1600元到1900元不等。

  实际上,为缓解茅台酒供求失衡甚至"断供"的现象,茅台厂家于今年中秋、国庆前的确加大了发货力度,加快了发货节奏。茅台官方对外的信息称,今年8月15日开始,茅台的供应量逐步增加到了6200吨,其中包括5600吨普通茅台酒和600吨其他规格茅台酒,这个数字相当于去年同期的两倍。

  但是,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中高端消费群体需求迅速崛起,这部分消费基数要远高于此前的高端消费群体,于是便出现了高端白酒供应偏紧的格局,茅台、五粮液这类超一线品牌便显得尤为突出。

  供需紧俏 高端白酒市场潜能巨大

  白酒企业纷纷涨价,但消费购买热情不减。业内人士表示,供不应求、市场份额向优势一线品牌集中以及人们生活收入水平提升是高端白酒价格"高烧"不退的主要原因。

  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7年期间,高端白酒(>700元/瓶)品类中,增长速度为37.3%,远高于白酒整体8.5%的增长率,高端酒类回暖趋势推动了整个市场增长并促进不同层面的消费升级。

  去年以来,以茅台、五粮液为代表的高端白酒量价齐升,加速白酒高端消费的回暖。专业人士分析,中国高端白酒消费的潜能才刚刚打开,茅台、五粮液等优秀品牌主导的高端酒市场迎来爆发性增长,特别包含1500-15000 元的轻奢消费型的高端酒,包括生肖茅台、陈年茅台酒等。

  中国正在进入高端消费的爆发期,白酒作为具备品牌稀缺性和价值感知力的品类,由于其对原料、菌群、地理环境、酿造方法都有特定要求,这就决定了产品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过去是喝酒的人不买酒,买酒的人不喝酒,如今公款消费彻底萎缩,高端白酒市场都是靠刚性消费在支撑。

  避免炒作 挖掘真正的消费群体

  11月7日,茅台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2018年度茅台酒销售计划为2.8万吨以上,这相比2017年计划2.6万吨增长了2000吨,也就是400万斤,按照53度飞天一瓶500ML计算,即茅台2018年计划多销售400万瓶。2018年大批放量的茅台会不会因此稳住飙涨的价格以及改善缺货现象仍待市场检验。

  茅台方面也表示,今年的供需问题非常明显,公司也做了调控,但是问题仍然存在。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就需要经销商挖掘真正的茅台消费群体。由于茅台的生肖酒、股票以及老酒的金融属性凸显,很多投资转向了酒类,经销商要甄别真正的消费群体,避免市场上恶意炒作。

  11月8日,在重庆的经销商座谈会上,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销售公司总经理马玉鹏表示:"控价、治乱、建稳"是当前和今后茅台市场工作的一条主线。

  高端白酒的增长主要是消费需求的稳定增长及投资性需求会继续强化,高端白酒跟经济的内在相关性强,经济如果保持现状或者继续繁荣,高端酒增长也会进一步加速。此外,高端白酒所属企业基本上都是上市公司,为应对资本市场的压力和业绩要求,合理提价是理性和现实的选择。厂价的提高必然会层层传达到市场,终带来高端白酒终端价格的持续走高。

  除此之外,高端酒价格上涨对于区域名酒及次高端白酒的带动作用也十分显著。 "双节"之后,次高端白酒的提价潮已经启动。从已经公布的提价情况来看,次高端白酒提价情况大概在7%-20%,而高端白酒的紧缺将使得消费向次高端白酒分流,这一部分企业的业绩增速有望提升。

  今年白酒行业进入加速整合期和大规模洗牌期,并呈现出品牌集中、利润集中、产区集中的特点,未来这一趋势或将继续延续下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