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酒量大排行:你的家乡上榜了没?
为什么中国人特别喜欢劝酒、敬酒?为什么人们认为北方人比南方人更能喝酒?为什么中国白酒会出现十年一个周期的波动?
"四川人喝酒可不是为了放松休息。它经常乃是竞赛性质的,通常会用到白酒,一种强烈的,口感恶心的谷物酿的酒。男人们相互敬酒,一口干掉,而这种饮宴很有发展为恃强凌弱的倾向,参与者们相互刺激,直到某个人喝出病来。"
美国作家何伟在《江城》中的这段话,相信中国大部分地区的男人看后会纷纷表示不平--灌酒几乎是全中国的特点,并非一省一市的专名,更重要的是,无论哪个"中国最能喝排行榜",四川人都无法排进前列。
不过,中国人豪饮的方式虽让美国人感到震惊,但大部分中国人日常是不爱喝酒的。世界卫生组织2010年的报告显示,中国15岁以上人口年人均消费酒精约 6.7升,与俄罗斯15.1升、捷克13升、法国12.2升的消费量相差甚远。甚至无法比拟人种、文化相近的韩国(12.3升)和日本(7.2升),连地 处热带、无需饮酒御寒的泰国人,也比中国高0.4升。
【中国式酒桌文化】
几乎所有民族都有程度不一的劝酒行为,为什么中国的"酒桌文化"会给人留下强烈印象?
它实在太精细复杂了。有些以豪饮著称的游牧人,招待客人时喜欢一醉方休,这是因为他们日常社会交往较少,来了客人犹如过节;但其礼数和讲究通常很简单,至多灌下几碗即可。
东亚的日本、韩国,职员们喜欢下班后集体喝酒,但日本人基本保持随意,韩国人比日本人更讲究尊卑,但其礼数的复杂程度远不能与中国相比,也不像中国这样非要把人灌醉不可。
自古中国就有劝酒传统,但古人的劝酒、灌酒,与其他民族的劝酒并无特别不同,而今天中国的酒桌文化因为发展出一套通行全国的规则,并非古代传统的简单继承。
中国各地酒桌文化基本原则相同:下级向上级敬酒,显示恭敬和服从;上级对下级劝酒,表现亲密与庇护;同级间相互斗酒,则展示力量,活跃气氛;每一级不能乱了步骤。
敬酒顺序:必须先等位尊者互相敬酒,然后才是位卑者按层级高低,先后向位尊者敬酒;一定要弄清地位排序,先敬地位最高,然后次高,一旦顺序出错,不但易引起不悦和怀疑,而且会弄得位尊者之间彼此尴尬。
敬酒姿态:位卑者向位尊者敬酒,必须离席走近位尊者,碰杯时杯口必须低于对方酒杯,无论对方喝多少,都必须双手举杯先干为敬。位尊者若离席向位卑者们敬酒,位卑者们须做感动雀跃状。
灌酒规则:地位最高者当然是酒宴上被灌酒的第一目标,但只能适可而止,位尊者喝到适度,充分领略下属的忠诚后,接下来通常是欣赏手下面红耳赤互相灌酒的娱乐时段。
斗酒规则:若是两个组织参与的酒宴,通常主人会努力把客人们放倒,但位尊者总有人代酒,双方主帅并非斗酒主力,承担重任的多半是中层骨干。所以,被放倒的通常是敢为领导豁出去的中层。
两个单位斗酒,最大价值不是把对方摆平,而是各自增进内部凝聚力--平时难得在领导面前表现的下属有了最直接机会,而下属忠心耿耿的表现,则会让领导非常享受。
酒能让人放松、兴奋、自控力降低,容易快速建立互信和亲密关系,在人情社会,它几乎是万能的情感粘合剂。而在人情因素考虑较少、讲究规则和程序的社会,酒宴就很难成为商务、公务活动中的重要纽带,酒更多出现在个体之间交流感情的场合。
所以,人情社会较浓的东亚国家劝酒文化相对较浓,而日本、韩国、中国的社会尊卑层级分明程度有别,酒桌文化的强度明显有递进关系--中国人虽不像韩国人一 样,年龄稍大几岁就分出地位高下,但中国整个社会的组织体系都被纳入自上而下的15级行政级别,这种层级和秩序远比韩国更森严。
另外,中国自1950年代末的社会改造,将中国人的全部社会关系都纳入"单位"内;日、韩的组织只管成员的加薪、升职,而中国的组织还管户籍、分房、职称评定、子女入托入学等。个人极端依附体制,是中国式酒文化诞生的基础。
不过,一旦离开等级分明的场合,中国人就没有这么多规矩,饮酒量也会大幅降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调查发现,华人移民加拿大后,酒精消费立即大减,最高降幅达70%。
但只要留在中国,就免不了经常出入酒桌,酒宴文化不但令一些人苦不堪言,也成为年轻人进入单位最大的考验和压力,由于能喝就可以迅速获得赏识,网上有大量年轻人咨询如何锻炼酒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