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酒网

传说故事中的酒文化

发表于:2024-11-22 作者:中华酒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1月22日,民俗文化是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具有普遍性、传承性和变异性的一系列文化现象。就传说这部分而言,不妨以造酒业的祖师爷杜康的几则民间故事为例。造酒业的祖师爷一般公认的是杜康,因为杜康有庙。北京的东直门
民俗文化是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具有普遍性、传承性和变异性的一系列文化现象。就传说这部分而言,不妨以造酒业的祖师爷杜康的几则民间故事为例。

造酒业的祖师爷一般公认的是杜康,因为杜康有庙。北京的东直门外有座酒仙桥,酒仙桥下有一个杜康庙,关于这个杜康庙有一个民间传说。酒仙桥原来叫罗锅桥,桥下有个小酒馆。酒馆的老板很讲诚信,卖的烧锅酒从来不兑一滴水,且价钱公道,因此大家常去那里喝酒。有一天,来了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进去喝酒,喝了三杯酒,一摸兜,忘了带银子,就跟掌柜的说,实在对不起。这个掌柜的人很厚道,丝毫不以为意,还欢迎老人再来。

第二天如是,第三天亦如是。这个掌柜的也不生气,还安慰老人不要因为几杯酒的事儿着急发愁,酒钱什么时候有什么时候给,没有不给也可以。老人对此一笑,说,我会报答你的,说完走了。往后十天没来,于是有人说这老家伙赖酒,是个泼皮。可到了第十二天,正当大伙儿在酒馆里喝酒的时候,突然就看见这个老人了,推着辆水车,正往桥上走。快到桥顶的时候,怎么也推不上去。酒馆的掌柜见状,二话没说,撂下手上的活,跑上桥去准备帮忙。可没等跑到跟前,只见那老人对他一笑,车一歪,里面的水全洒了出来,顺着桥往下流。这个掌柜的陡然闻到一股酒香,正觉得可惜,抬头发现老人不见了,车自顾自滚到了桥底下。那些洒出来的"水"一直往他的酒馆里流,等他回到酒馆,发现满屋子的酒香,打开酒缸一看,缸缸都是满的。于是大伙儿就说,这肯定是杜康显圣。

从此,罗锅桥改名叫酒仙桥。两年后,发了财的酒馆掌柜,出钱在桥的东南角建了一座杜康庙。

那么,杜康当年究竟是怎么造酒的?或者说是怎么发现酒的?这里面也有一个传说。

杜康生活在富裕的家庭,他每天有吃不了的饭菜。这些吃不了的东西,本来应该倒到羊圈里去的,可羊圈有点远,而他家的后院里,刚好有棵大桑树,杜康一偷懒,就把剩菜剩饭倒到树洞里去了。

不久,他注意到一个现象,他们家的羊喜欢舔这个树洞里流出的浆,而且羊到这里一舔,不出片刻就会睡着,醒来后照样活蹦乱跳。每天羊都来舔这个"露",他就用手指头沾着尝了一下,觉得它既香又甜。于是他发现了酒,继而学会了造酒。

有一句话叫"杜康造酒刘伶醉,一醉整整醉三年",说的是杜康开酒店,门前贴了一幅对联,叫做"虎喝一杯山中醉,龙饮两盏海中眠",横批是"不醉三年不要钱",被嗜酒如命的刘伶看见了,心里很不服气,进店就要酒喝,饮了一杯,觉得有些不一样,有点灵魂出窍,第二杯紧跟着下去了,第三杯刚端起来,杜康没拦住,他又灌下去了。喝完稀里糊涂,留下住址算是欠着酒钱走了。三年后,杜康拢账的时候才发现有个叫刘伶的人还欠着三杯酒钱,就去他家里要账。去了一看,发现家里人已经把他埋起来了,待挖开以后就醒了,连呼"好酒好酒"。

这个传说就有点过于离奇了。一方面杜康是夏代的,刘伶是西晋的,朝代不吻合。在另外一种说法里面,描述的不是杜康,而是杜康的第七十二代传人,这在时间上要吻合一些。另一方面,人醉三年,埋掉死而复生也是不可能的,醉三天更合情理一些。当然这些都只是传说。在酒文化中,这样的传说是不胜枚举的,它们是人民群众的艺术创作,是酒文化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