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消费升级本质探索:稀缺升级为体验 价格升级为品质
年初的时候,在2017年《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数据发布之夜》的时候,雷军的演一篇《买贵的VS买对的》,说小米会继续把性价比做到极致。根据2017年前三季度手机出货量,华为、OPPO、小米分列第三、四、五,从主力机型来看,虽然手机行业一直喊着"消费升级"、"国产崛起"、"冲击高端",但是身体确实异常的诚实:前几天作为中国"全面屏开创者"的升级版-小米MIX2(普通版)售价3299元,即使是定位商务人群的华为高端mate系列,最新的mate10最底版售价也只有3899元,没有突破4000元,而iphoneX即使实在现在双12促销中,最低版的售价也要8188元。作为消费基数庞大,消费理念成熟、刚性需求旺盛的手机行业尚且如此,可见,消费升级这种事情,绝对不仅仅是价格定多高的问题。
根据资料显示,2016年中国全国范围内家庭收入增长6.3%(扣除价格因素),但是而通货膨胀率为8.5%,房价更是涨幅惊人,尤其我的家乡合肥更是以48.4%的年增长率荣获"全球第一"的称号,可以说,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消耗掉了家庭收入增长。其次从消费结构来看,根据国际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日前发布中国消费者调查年度报告称,"90后"占比16%,年轻人正在崛起,成为中国消费新引擎,未来十几年将会贡献20%左右的增量消费,这是"消费升级"的基础人群。这一人口特征将带来"小众盛行"、"懒人消费""产品故事"、"信贷消费"等诸多新的特征。
所以,总结来就是说:消费升级的表现并不是消费者真的"有钱了",而是比以前更愿意也更会"花钱了",映射到中国白酒消费就是,并不是人们真的"爱喝酒了",而是"喝的少了,所以喝的好了",同样的消费开支额度,消费频次降低,伴随着消费偏好的品质化,"消费升级"必然到来。
这对于中国白酒行业的"消费升级"来说喜忧参半,首先是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伴随着8090后的消费心理变化,消费者的"小众化"特征与整个消费盘"多元化"趋势所带来的"长尾效应"明显。由于中国的人口基数、互联网技术等优势,理论上只要酒企有基于真实需求的足够差异化特征,就能够俘获属于自己的特定消费人群,从而获得可观的收益,但是同样由于消费的结构向8090后转变,对于白酒的产品认知(辛辣、不健康)、消费偏好(少喝、能不喝就不喝)、品牌印象(无感、老一辈的东西),特别是传统渠道的便捷性优势(想想门口的小卖部与网购)被现代物流彻底变革后,中小型酒企面对8090后群体,将会直接面临着如何与消费者"沟通",从而获得认同感,进而产生消费,这对于许多中小型酒企来说都是现实的问题。
虽然我们看到大型酒企,特别是名酒企在此轮"消费升级"中表现活跃,通过不断的提价完成次高端/高端产品的价格占位,甚至对于郎酒、水井坊来说,有通过高端/超高端产品占位完成"名酒强行拉升",以实现"弯道超车"的战略意图,但是我们依然要清醒的看到,未来中国酒水消费升级的趋势是"稀缺升级为体验"、"价格升级为品质"、"大众升级为小众"三个方向,根据2017年胡润品牌榜,茅台、五粮液、洋河依然牢牢"稳坐三甲",茅五洋的"品牌势能"在2017年已经充分显现,其品牌价值位次正是"消费升级"下"品牌-品质化"特征的表现,而飞天茅台、梦之蓝、国窖1573等"明星产品"更是"稀缺价值"塑造的典型代表,最后小众化还不够普及,那是因为中国酒企在迎合小众文化层面尚在萌发,缺乏现象级案例,目前能够看到的是江小白为代表的都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