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酒网

饮也用心 藏也用心

发表于:2024-11-22 作者:中华酒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1月22日,听一位湖南的朋友说,当地有一个新时尚:"不是土菜加茅台,而是土菜加拉菲。"也就是说,现在,聚会、待客的最高用餐规格,是当地的乡下菜和法国拉菲酒庄生产的红葡萄酒。这让我想起去年在香港所见,在苏富比和佳士

听一位湖南的朋友说,当地有一个新时尚:"不是土菜加茅台,而是土菜加拉菲。"也就是说,现在,聚会、待客的最高用餐规格,是当地的乡下菜和法国拉菲酒庄生产的红葡萄酒

这让我想起去年在香港所见,在苏富比和佳士得的2010年春秋两季拍卖会上,名酒拍卖不再是过去那样的酒杯慢举、酒香轻漫的斯文场面,而是被来自大陆的豪客通过电话"包场"--一个人买走一多半,在场的多数只是看客。

难怪,法国的媒体说,中国特别是中国大陆的消费者、收藏者拯救了法国的葡萄酒业,因为金融危机动摇了西方国家许多人的消费信心,那儿的葡萄酒市场萎缩了不少。

难怪,美国的媒体说,在苏富比、佳士得等举行的拍卖会上,葡萄酒的拍卖额在2010年上涨了88%。亚洲买家对此贡献不少。他们对于诸如拉菲等法国品牌情有钟。

难怪,香港的媒体说,香港在2010年首度在葡萄酒拍卖上超过纽约,成为了全球的名酒拍卖中心。据佳士得拍卖行介绍,成交价在15000美元以上的高档葡萄酒有三分之二被亚洲买家竞得。

……

说起来,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中国人在高档消费品、包括奢侈品方面有后来居上之举,也是正常的;作为酒文化十分发达国度的子民,中国人在葡萄酒消费、收藏方面有异军突起之势,也是正常的。更何况,中国的白酒价格近年来也是日新月异,中国人没有先人后己;葡萄酒不仅可以有助于欢庆,而且有益于扩充血管、提高睡眠质量等健康效用;高档的葡萄酒不仅可以饮之以品味异域文化、体现身份之高贵,藏之又有投资之效益……所以,只要相关人士的资金来源正常、出路正常,让世界葡萄酒业惊喜连连,也没有必要大惊小怪。当然,这不能说明,国人关于葡萄酒的消费与投资没有讨论的余地。

在文物与艺术品收藏领域一掷千金的人们,开始进入葡萄酒、哪怕是名酒拍卖场地,总觉得自己"太有钱了",最贵的,也就100多万元人民币一瓶,于是乎,"买的"成了一些人士的习惯动作。所以,有海外人士称:"2011年,葡萄酒的价格将飞涨。我对这一点确信无疑。因为,一直都有新的需要。"问题是,如果这些人士在拍卖会上的"壮举"是为了自己消费或者待客,倒不打紧,最坏的结果也就是"崽卖爷田不心痛"而已,遗憾的是,他们中的一些人有投资的意愿,这样,他们不仅打破了国际葡萄酒业,包括生产、储藏、销售、拍卖等环节的游戏规则,也冲击着西方社会数百年形成的葡萄酒文化原有的优雅格局,而有着某种匪气。我们虽然可以不理会那些类似传统贵族们对于暴发户的鄙视,也可以不理会由西方机构与人士制定的相关葡萄酒业运行的方式方法,但是,我们不能不考虑葡萄酒的特殊性,不能不考虑葡萄酒业的特殊性,不能不考虑葡萄酒文化的特殊性,至少,我们不能不考虑投入与产出的比率。葡萄酒对于原料有着特殊要求,这包括葡萄的品种、产地的土壤与阳光乃至风霜雨雪等等,所以,年份对于葡萄酒不仅是时间的概念,还包含着品质的定性。葡萄酒对于工艺有着特殊要求,据说,同样的葡萄交给不同的人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所以,在法国,在同一个地区,有数以千计的葡萄酒庄,但像拉菲、、木桐这样的酒庄却是屈指可数。另外,葡萄酒对于储藏设备、运输工具、销售环境及售后保存条件等都有特殊要求。如果我们不细辨不同年份葡萄酒的优劣、不深究不同酒庄工艺的特点、不落实葡萄酒的收藏条件、不精打细算拍卖葡萄酒的成本与效益,不仅是一个闹笑话的问题,还可能致使自己一蹶不振,要知道,那些历史悠久的葡萄酒庄虽然产量不大,却是源源不断的,所谓名酒的稀缺性是难以成立的。所以,收藏葡萄酒一定要用心,大意为之不如不为之。

也许,有人说,我不是收藏,是消费,大不了我自己喝。如此,也有讨论的必要,因为,葡萄酒的文化里主要是关于饮用,而不是关于投资的。哪儿产的葡萄酒?啥时产的葡萄酒?啥人产的葡萄酒?什么口味的葡萄酒?啥时喝?怎么喝?与谁喝?你可以不讲究,就像人们惯常的方式:大口闷,自无不可,但如果你想让自己在品味葡萄酒时是享受的,而且,这种享受是文化的、而不是世俗的,是细致的、而不是粗鄙的,是悠闲的、而不是急促的,是感官的、也是精神的,你就应当在葡萄酒文化方面用点心思,读一些书,毕竟,关于葡萄酒的文化是慢慢形成的,是值得珍惜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