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酒网

真假葡萄酒快速识别

发表于:2024-11-22 作者:中华酒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1月22日,如何快速鉴别真假葡萄酒?这是经常在品酒会或者晚宴中被问到的一句话,如同先前被问及"如何快速成为葡萄酒品鉴大师"一样的回答:"等明天我给你讲一课,免费的"。也只有这样,大家才可以转入正题--品味美食与美

如何快速鉴别真假葡萄酒?这是经常在品酒会或者晚宴中被问到的一句话,如同先前被问及"如何快速成为葡萄酒品鉴大师"一样的回答:"等明天我给你讲一课,免费的"。也只有这样,大家才可以转入正题--品味美食与美酒。否则,就会是我不知趣地喧宾夺主了。

最近,似乎是某电视台进行葡萄酒的科普,教消费者如何在家中快速鉴别"优劣红葡萄酒"--方法很简单,先用纸巾吸附葡萄酒中的色素,然后将碱液滴在纸巾吸有色素的部位,色斑由红变蓝;如果纸巾上的色斑不变色,说明是劣质葡萄酒。

有很多朋友跟我求证此法的可靠性。如果没有记错的话,2005年315晚会中似乎也演示过这个方法,这两次的主角似乎是同一个人?6年多过去了,这样一个残缺的"故事"居然还在续演?可见科普工作真的是任重而道远。

这个故事错误之处:首先此法或许可以甄别"真假红葡萄酒",但是绝不能不能区分"优劣红葡萄酒";其次,即使用来甄别"真假红葡萄酒",也只能是:"遇碱不变色的肯定是假葡萄酒,但遇碱不变色的不一定是真酒"。

红葡萄酒为何遇到碱会变色?因为红葡萄酒中呈现颜色的天然花色苷,在酸性条件下(天然葡萄酒通常为酸性)呈现紫红色,而在碱性条件下呈现蓝绿色,这也是很多天然色素都具有的一种呈色特性;所以,如果遇碱酒色不变的肯定不是真葡萄酒,但是,如果一种假红葡萄酒,使用的是葡萄皮色素或者其他可以因酸碱度不同而变色的色素,按照电视中介绍的方法也会被当成"真葡萄酒"。

如何鉴别真假葡萄酒?

鉴别葡萄酒的真假,首先我们需要界定什么是假葡萄酒。"假葡萄酒"无外乎以下三种情况:

1彻头彻尾的假酒--完全人工,而非葡萄或葡萄汁酿造,也就是前文电视节目中描述的鉴别对象。但是,如果造假者稍微加大点成本--使用葡萄皮色素来,上述的鉴别方法就不灵光了。这类假酒,如果单单采用"检测"的方法甄别,经常会失灵的--造假者总是可以根据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有针对性造假,曾经发生过的真实故事,某质检机构经过检测后给假酒核发合格证明(即使检验员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检测方法进行也是有可能的)。奶粉中三聚氰胺事件不就是这样产生的吗?利用仪器进行的"检测",只能是对某些指标进行量化鉴定,但是"真与假"的甄别,还需要通过品评认定--专业的品酒师都能很容易做到的。在葡萄酒的质量鉴定国家标准中,明确地规定了:卫生指标、理化指标以及感官评价。

2"以次充好"--假葡萄酒的第二种情况,以低档充当高档,或者以同类非畅销的冒充畅销的品牌。这种假葡萄酒,恐怕只能由具有相当经验的专业人士或者被仿冒品牌的技术人员,通过感官评价的方法进行鉴定。这种假葡萄酒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尤其是当面对一批产品真假混杂时,鉴别的难度更大。

3"年份、产地、品种*"等特殊属性信息造假是另外一种假葡萄酒。葡萄酒的年份、产地以及品种是有严格的法定内涵的--不同的国家所限定的具体比例略有差别。这种情况在假葡萄酒中所占比例,也最难进行检测分析鉴别的--尽管有研究人员尝试通过特征风味物质分析检测的方法,进行检测认证,这种检测的基本前提是要建立充分的标准数据库,以便将来进行比对。但是,众所周知,葡萄酒是有生命的,葡萄酒在存储的过程中,其内部物质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这也就意味着"葡萄酒的风味物质标准数据库"是无法建立的,更不用说,只要提出具体的风味物质指标,造假者也可以针对这些指标进行造假。这种类型的假葡萄酒,往往也很难通过感官评价进行鉴别。

如此说来,假葡萄酒的鉴别可真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即使真的如本文开头的戏言"讲一课"也未必能有效。快速鉴别假酒,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望罢了。与其让消费者学会如何鉴别假酒,倒不如管理者利用专政工具,防止假酒的出现更为有效。执法部门给消费者讲解如何识别假货,似乎不合逻辑吧?

如何防止各种假葡萄酒的生产呢?

仔细分析一下,前文通篇所提到的各种情况下对假酒的鉴别,都是针对终产品进行的,也就造成了"鉴别"的局限性,控制上文种种"假"酒,最有效地方法是进行"过程监管与控制"--广为消费者熟悉的法国葡萄酒管理中的AOC体系,正是应对假酒,保护正品而产生的一种葡萄酒生产过程监管的法律体系。防止假酒的生产,与如何提高食品安全一样的问题--不能依赖对终产品的检测,有效的方法是进行生产、销售全过程控制与监管。

当然,对于消费者完全没有必要如此大动干戈,只要选准品牌,找到自己信赖的经销商即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