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酒网

下一站黔西南州:从源头抓好酿酒的“第一车间”

发表于:2024-12-04 作者:中华酒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2月04日,红缨子高粱是生产的"车间",为仁怀产区酱酒的高质量发展,继6月11日的考察后,红缨子高粱质量管理专家会再次出发,跨越500公里,来到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6月17日,遵义市(仁怀市)酒业协会执行副会

  红缨子高粱是生产的"车间",为仁怀产区酱酒的高质量发展,继6月11日的考察后,红缨子高粱质量管理专家会再次出发,跨越500公里,来到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6月17日,遵义市(仁怀市)酒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吕玉华、红缨子高粱质量管理专家会副主任刘帮涛带领协会红缨子高粱专家涂佑能、匡政国、陈锐前往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实地考察红缨子高粱种植基地。

  黔西南州位于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贵州省西南部、云贵高原东南端,属典型的低纬度高海拔山区,在传统认知里,并不是优质红缨子高粱的核心产区,但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的黔西南州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

  早在十年前就关注该地区红缨子高粱种植情况的涂佑能说:"高海拔低纬度的地理条件,满足了高粱生长需要的热量和光照,再加上有色砂质壤,这里红缨子高粱的长势不比仁怀差。"

  红缨子高粱专家会具体考察的地点为安龙县国台农业红缨子高粱种植基地,据贵州国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斌介绍,该公司2021年在黔西南州共种植红缨子高粱超6万亩,亩产高粱高达600斤以上,"十四五"末规划的有效种植面积为18万亩,产出红粱将达24100吨。

  正值6月,基地里的红缨子高粱十分茂盛,考察过程中,年近7旬的吕玉华认真观察红缨子高粱的长势以及周围的环境情况,并仔细询问红缨子高粱的种植及收购政策。考察结束后,专家们就安龙县红高粱基地建设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加快推进有机糯红高粱方面的认证,实现规范化种植,早日成为黔西南州标准化、科技化生产的典范;

  建立质量化管理体系,实现种子规范化,不断加强技术革新,帮助种植户提高红缨子高粱的产量与品质;

  保护种植户利益,以大量优惠政策吸引种植户,提高种植户种植积极性;

  注重对高粱基地的宣传,在满足企业自身的需求下,积极对接企业,实行有计划的分配。

  一周前,在仁怀酒协的组织下,红缨子高粱专家会的专家们先后赴仁怀周边的平正、枫香、鸭溪、深溪、绥阳、桐梓等地,对红缨子高粱生产基地及仓储管理进行考察摸底,一周后,红缨子高粱专家会再次出发,这背后有什么深意?

  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遵义红粱种植面积为132.2万亩,较2019年增加26万亩,但是在酱酒企业产能大扩张的情况下,这些产量依旧不能满足仁怀酒企的需求。因此,在贵州省内寻找优质的红粮基地,成为仁怀产区酱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据记者了解,2021年,黔西南州共种植20万亩红缨子高粱,"十四五"期间,将着力打造100万亩红缨子高粱生产基地,每年可为酒企提供25万吨优质高粱。

  黔西南州有具备成为仁怀后红缨子高粱核心产区的潜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遵义地区红缨子高粱紧缺问题。

  严把原粮关是仁怀酒协今年的重要任务,吕玉华强调,有基地、有仓储、有机械设备的优质红粱基地才能更好的为酱酒产业赋能。

  目前,在黔西南州,以国台农业为代表的企业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大力发展红高粱基地建设,以优惠的政策充分调动广大种植户的积极性,不仅实现了高粱的增产,也促进了乡村振兴。

  未来,为高质量原粮,酒协与红缨子专家会还将继续增强红缨子高粱质量的管理,将对高粱种植基地采取信息化管理,以求达到仁怀产区酱酒可追溯体制的完善。

0